【编者按】新能源汽车引发的零部件企业造车热潮,热度更多体现在企业对市场前景和补贴政策的狂热追逐上,而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提升上,投入热情似乎少了很多。
中国企业对于造汽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从最初的家电企业造车,到今天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涌入整车领域,虽然成功者寥寥无几,但企业造车的热情却“高烧”不退。这不,自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宣布,自2015年7月10日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可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之后,不仅腾讯、百度、乐视等IT企业雄心勃勃地要进军汽车行业,以万向为代表的部分传统零部件企业和一些电池制造企业,也都借助大手笔的企业收购,纷纷投身到这场由新能源汽车大潮引发的造车运动中。
举个最近的例子。6月18日,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0.5亿元收购整车企业江苏卡威35%的股权。作为一家主要为乘用车企业提供内外饰件、关键功能件、智能电子产品,并提供产品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的传统零部件公司,京威股份在过去一年中先后收购了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48%的股权、长春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权,而公司控股股东中环也收购了德国斯图加特电动车有限公司75%的股权。除了京威股份,更早涌入这个领域的零部件企业还有江特电机、万向、隆鑫、多氟多……
显然,新政策的推出,是希望借助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竞争,盘活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实践证明,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而且从今年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结果看,进入这一领域的不乏“叶公好龙”者,不少企业更是冲着补贴闯入这一领域。而很多零部件上市公司收购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在今年显示出业绩惨淡的一面。
这轮由新能源汽车引发的零部件企业造车热潮,热度更多体现在企业对市场前景和补贴政策的狂热追逐上,而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提升上,投入热情似乎少了很多。因此,并不看好那些盲目闯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虽然腰包有钱,但业务与此毫不相干或对新能源汽车一知半解的传统零部件企业。如果认为只需要花钱收购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就算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就能大把赚钱,显然他们的想法错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或许并不高,但这个市场的技术门槛显然不那么容易跨越。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研发投入,没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仅靠“拿来主义”,这些新进入者用不了几年就会在这个市场销声匿迹。
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造车热”现象,不过是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传统“暴富”思维的折射。借助政策的扶持和短期市场热度挣“快钱”的惯性做法,使得中国不少企业在追逐市场变化上目光敏锐、善于变通,而在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制定上,却往往缺少足够的冷静和高瞻远瞩。因此,中国市场上从不缺乏活跃的企业,却缺少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反观国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对于造车的热情就淡定许多,几十年专注一隅的企业比比皆是。这些企业虽然经历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雨起伏,却仍然能凭借自身技术和专业优势傲立市场。
家电企业进入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成功率有多高,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零部件企业、IT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如何还需观望。不管怎样,希望头脑发热的零部件企业能稍微冷静些,仔细分析市场的风险和跨界进入的难度,希望最终不要成为这场造车运动中的炮灰。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