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0%、9.2%,钢铁和煤炭两个化解产能过剩重点行业产量分别下降3.2%和5.3%,这是一季度工业运行交出的答卷。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在新旧动力转换期,尽管整体增速放缓,但随着化解过剩产能稳步推进,新产业、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工业运行新的发展动力正加快积聚,迈向中高端的路径逐步清晰起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0%、9.2%,钢铁和煤炭两个化解产能过剩重点行业产量分别下降3.2%和5.3%,这是一季度工业运行交出的答卷。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在新旧动力转换期,尽管整体增速放缓,但随着化解过剩产能稳步推进,新产业、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工业运行新的发展动力正加快积聚,迈向中高端的路径逐步清晰起来。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发展新经济的题中之义,也为工业运行指明了发展方向。
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工业原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遇到了“天花板”,现在到了打造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我国有两百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传统工业规模相当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初期,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短期工业增速会出现下降,世界其他经济体基本上也经历了这一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业增速的回落是可以接受的,是工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的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跨过这个关口,关键在于结构调整的进度和成效,在于实现新旧动力的顺利转换,提高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其实,这一发展路径正成为各地发展工业的自觉选择。自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以来,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对接政策和规划,其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发展升级等表述多次出现。
不仅是各地着力推进,在全国层面的规划和支持政策中,推进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的多个专项行动正从纸面走向行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将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引导各类要素向工业基础领域集聚,重点突破4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日前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强化产业基础能力等主要任务。
从中央到地方,推动工业运行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体系已布局开来,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纵览出台的支持政策,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是我国推动智能制造、打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一环,要顺利跨过这一阶段,创新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是物联网对工业的颠覆和再造,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企业只有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率先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技术优势,才能在这一轮技术变革中占得先机,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标准和质量的竞争。标准化是创新的驱动力,通过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方向,通过标准竞争增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一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的标准仍比较落后,很多产品的质量仍然处在中低端。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有先进的标准作为支撑,要完善制造业标准体系,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高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