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放《西轴合资之痛》,披露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被德国FAG轴承公司并购后,西轴的技术、品牌、市场最终全部被德方控制的教训。焦点访谈提醒国人,外资不是扶贫使者,外资是一群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
“三步曲”成外资并购套路
外资并购中国内地企业,大多走的是“合资--亏损--独资”三步曲的套路。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被并购是个典型案例。西轴地处宁夏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这个企业产品中的铁路轴承一项,合资前占全国市场的40%,利润占全公司的40%。该企业的NXZ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西轴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利税大户。
2001年,意图“市场换技术”的西轴,与德国FAG公司合资。合资公司中,中方占股份49%,德方占51%。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品牌、市场及生产资质入股,德方出资852万欧元。合资公司投入运转后,人们发现,FAG公司前两年并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有效管理,同时还架空了中方管理人员。第一年,合资公司亏损980万元,第二年,又亏损1300万元。
连续两年亏损后,中方没有资金继续增加投资。这时,德方立即出资买下中方原来的49%股份,合资公司变成独资公司。改成独资后,富安捷公司的产品(实际就是原先西轴的产品)迅速通过了美国和英国的认证,开发了国际市场,生产检验技术得到提升,原来的亏损也变成了赢利。中方却丧失了品牌、市场、生产资质等多年打拼的成果。
据了解,像西北轴承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为外商吞并中资企业的一种模式。
徐工集团也吃过这样的亏。坊间盛传,一心要并购徐工的凯雷,其背后有卡特彼勒的影子,或者干脆凯雷只是卡特彼勒妄图并购徐工的中介,卡特彼勒才是并购后的合资企业的大东家。作为“财富500强”,卡特彼勒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是徐工的老朋友,也是老对手。早在1995年就与徐工集团合资成立了生产挖掘机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可这是一桩苦涩的婚姻,徐工与卡特比勒总投资8200万美元,以中外方40∶60的股比,成立了生产液压挖掘机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按照双方当时的合资协议,合资企业成立之后徐工集团将不得再生产挖掘机。随着卡特比勒不断作亏并增资扩股,早已取得合资企业绝对控股权。其后,卡特比勒从合资企业中获取庞大的利润。尽管这些年挖掘机市场正盛,仅2006年前四个月市场需求量就有同比70%的增长,但徐工却无法染指,欲哭无泪。
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如听凭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甚至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李德水的一番话如石破天惊般让国人警醒。
并购变成“打劫”
来自国际调查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共735起,同比增长1.3%,交易金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等机构举办的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中,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重大事件占一半,说明2006年外资并购依然是热点。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外资把中国企业看成唐僧肉,他们把握并购三原则:不是龙头企业不并购,不控股不并购,不达到一定的盈利率不并购。正如西轴合资,与其说是并购,不如说是打劫。
自从合资以后,西轴未尝到一丝甜蜜,却不断吞咽苦果。
在越来越多的外资并购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私募基金的身影--他们没有技术,也少有先进的经验可以提供给企业,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中国并不缺少产业发展的资金,这样的收购工作为什么不能通过国内民营企业来完成呢?
国内有学者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看成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盘活国有资产、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灵丹妙药,称之为国企改制的一场“新洋务运动”。可这一“新洋务运动”能否使我国国有企业从低效亏损的阴影中走出来,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它正经受实践的检验。随着跨国公司加快并购的步伐,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扩大,表现在:财政税收缩水,游资风险投资造成不良资产处置暴利,行业垄断威胁国家产业安全。
由于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外资企业占据控股地位,他们就会以技术、资金、规模、品牌等优势,排挤我国的同类企业,进而在许多行业实现垄断或者处于垄断的临界点。而跨国公司的垄断直接抑制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使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难以确立。不仅如此,在外资逐渐成为主导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往往采取种种措施,严格制约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中方须苦练防身术本想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做大做强产业,却不料丢了市场丧失了优势,遭受难以承受的合资之痛。我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的西北轴承集团,在合资中的深刻教训为我国工业企业用市场换技术敲响了警钟。
那么,中国企业在外资并购中的防身术又是什么?
企业要自尊自强。与狼共舞而不被狼吃掉,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如果非招商不足以发展,那么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保护好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既有的市场。引资,但不能引狼入室。国企改革攻坚,再难也不能丢掉独立自主,再难也不能转而向资本顶礼膜拜。企业在合资事宜中,应该更加讲究策略。民营企业在上市或与外资合作中自我保护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国企借鉴。
政府要规范并购程序。中国缺少审核外资并购的程序和规则,缺少确定合理收购的价格体系与评估体系,没有把企业的并购案置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考虑。如果不计成本地谈合资,显然是不符合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西方国家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一直实行严格的管制,进行积极有效的行政和法律干预。美国尚且干预了我国联想集团、中海油、海尔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我国也应完善对跨国并购和垄断的法律法规制约,对跨国并购进行必要的评估、审查和干预,对国内龙头企业的出售或扩股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
要摈弃对本土民营企业的偏见。在国企并购中,我们鲜见民营企业有大的作为,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成见较深,“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国企并购中,跨国公司一般是首选,因为跨国公司的财力、技术、品牌等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同时还可兼收引进外资的政绩。于是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不惜高昂代价,尤其以引进“500强”并购国企为荣,以此炫耀本地的投资环境。
国家要履行工业管理职能。国家在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关注资产平衡表上的财务数字的同时,还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和组织等内容。我国制造企业承载了中国工业技术的能力和发展潜力,需要国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如产业规划、配套、运行协调、技术攻关推广等。在中国企业还没有成长到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水平之前,政府决不应放弃对工业的支持和管理职责。
“三步曲”成外资并购套路
外资并购中国内地企业,大多走的是“合资--亏损--独资”三步曲的套路。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被并购是个典型案例。西轴地处宁夏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这个企业产品中的铁路轴承一项,合资前占全国市场的40%,利润占全公司的40%。该企业的NXZ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西轴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利税大户。
2001年,意图“市场换技术”的西轴,与德国FAG公司合资。合资公司中,中方占股份49%,德方占51%。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品牌、市场及生产资质入股,德方出资852万欧元。合资公司投入运转后,人们发现,FAG公司前两年并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有效管理,同时还架空了中方管理人员。第一年,合资公司亏损980万元,第二年,又亏损1300万元。
连续两年亏损后,中方没有资金继续增加投资。这时,德方立即出资买下中方原来的49%股份,合资公司变成独资公司。改成独资后,富安捷公司的产品(实际就是原先西轴的产品)迅速通过了美国和英国的认证,开发了国际市场,生产检验技术得到提升,原来的亏损也变成了赢利。中方却丧失了品牌、市场、生产资质等多年打拼的成果。
据了解,像西北轴承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为外商吞并中资企业的一种模式。
徐工集团也吃过这样的亏。坊间盛传,一心要并购徐工的凯雷,其背后有卡特彼勒的影子,或者干脆凯雷只是卡特彼勒妄图并购徐工的中介,卡特彼勒才是并购后的合资企业的大东家。作为“财富500强”,卡特彼勒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是徐工的老朋友,也是老对手。早在1995年就与徐工集团合资成立了生产挖掘机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可这是一桩苦涩的婚姻,徐工与卡特比勒总投资8200万美元,以中外方40∶60的股比,成立了生产液压挖掘机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按照双方当时的合资协议,合资企业成立之后徐工集团将不得再生产挖掘机。随着卡特比勒不断作亏并增资扩股,早已取得合资企业绝对控股权。其后,卡特比勒从合资企业中获取庞大的利润。尽管这些年挖掘机市场正盛,仅2006年前四个月市场需求量就有同比70%的增长,但徐工却无法染指,欲哭无泪。
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如听凭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甚至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李德水的一番话如石破天惊般让国人警醒。
并购变成“打劫”
来自国际调查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共735起,同比增长1.3%,交易金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等机构举办的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中,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重大事件占一半,说明2006年外资并购依然是热点。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外资把中国企业看成唐僧肉,他们把握并购三原则:不是龙头企业不并购,不控股不并购,不达到一定的盈利率不并购。正如西轴合资,与其说是并购,不如说是打劫。
自从合资以后,西轴未尝到一丝甜蜜,却不断吞咽苦果。
在越来越多的外资并购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私募基金的身影--他们没有技术,也少有先进的经验可以提供给企业,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中国并不缺少产业发展的资金,这样的收购工作为什么不能通过国内民营企业来完成呢?
国内有学者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看成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盘活国有资产、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灵丹妙药,称之为国企改制的一场“新洋务运动”。可这一“新洋务运动”能否使我国国有企业从低效亏损的阴影中走出来,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它正经受实践的检验。随着跨国公司加快并购的步伐,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扩大,表现在:财政税收缩水,游资风险投资造成不良资产处置暴利,行业垄断威胁国家产业安全。
由于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外资企业占据控股地位,他们就会以技术、资金、规模、品牌等优势,排挤我国的同类企业,进而在许多行业实现垄断或者处于垄断的临界点。而跨国公司的垄断直接抑制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使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难以确立。不仅如此,在外资逐渐成为主导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往往采取种种措施,严格制约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中方须苦练防身术本想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做大做强产业,却不料丢了市场丧失了优势,遭受难以承受的合资之痛。我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的西北轴承集团,在合资中的深刻教训为我国工业企业用市场换技术敲响了警钟。
那么,中国企业在外资并购中的防身术又是什么?
企业要自尊自强。与狼共舞而不被狼吃掉,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如果非招商不足以发展,那么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保护好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既有的市场。引资,但不能引狼入室。国企改革攻坚,再难也不能丢掉独立自主,再难也不能转而向资本顶礼膜拜。企业在合资事宜中,应该更加讲究策略。民营企业在上市或与外资合作中自我保护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国企借鉴。
政府要规范并购程序。中国缺少审核外资并购的程序和规则,缺少确定合理收购的价格体系与评估体系,没有把企业的并购案置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考虑。如果不计成本地谈合资,显然是不符合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西方国家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一直实行严格的管制,进行积极有效的行政和法律干预。美国尚且干预了我国联想集团、中海油、海尔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我国也应完善对跨国并购和垄断的法律法规制约,对跨国并购进行必要的评估、审查和干预,对国内龙头企业的出售或扩股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
要摈弃对本土民营企业的偏见。在国企并购中,我们鲜见民营企业有大的作为,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成见较深,“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国企并购中,跨国公司一般是首选,因为跨国公司的财力、技术、品牌等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同时还可兼收引进外资的政绩。于是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不惜高昂代价,尤其以引进“500强”并购国企为荣,以此炫耀本地的投资环境。
国家要履行工业管理职能。国家在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关注资产平衡表上的财务数字的同时,还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和组织等内容。我国制造企业承载了中国工业技术的能力和发展潜力,需要国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如产业规划、配套、运行协调、技术攻关推广等。在中国企业还没有成长到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水平之前,政府决不应放弃对工业的支持和管理职责。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