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数 据
轻工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2006年1~11月,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92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7%,产销率累计为97.65%。
1~11月,我国轻工产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595.49亿美元,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57.34亿美元。其中,轻工产品累计出口突破2000亿美元,达207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6%,已超过上年全年累计额;累计进口额为519.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9%。
1~11月,轻工全行业产品主营业务收入5080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1%。从企业规模看,轻工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380.55亿元,同比增长47.98%。1~11月轻工全行业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953.49亿元,同比增长26.30%,其中利润总额为2374.55亿元,同比增长31.22%。
B、运行特征之一
消费市场拉动产能增长
2006年1~11月,各经济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93.06亿元,占全国轻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的8.49%;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07.24亿元,占全国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87%;非公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325.77亿元,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85.64%。
各产业总产值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599.81亿元、塑料制品业累计完成5714.94亿元、家用电器制造累计完成4346.25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46.54亿元、食品制造业累计完成4263.58亿元、饮料制造业累计完成3517.45亿元。
2006年1~11月,消费市场的繁荣对产能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产销衔接较好的有:电光源制造(产销率101.85%)、瓶(罐)装饮用水(产销率101.73%)、碳酸饮料(产销率101.57%)、方便食品(产销率100.29%)、啤酒制造(产销率100.10%)等。
C、运行特征之二
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从各省市轻工业生产完成的情况看,1~11月,广东、山东、浙江和江苏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58.51%。其中,广东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728.49亿元,山东省累计完成9072.31亿元,浙江省累计完成5903.93亿元,江苏省累计完成4855.27亿元。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四省的企业利润占全国轻工企业利润总额的56.01%。
全国造纸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山东,共占国内总产量的71.17%,而家用电器类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安徽,占国内总产量的半数以上。广东省的空调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48.96%,山东的冷柜、浙江的家用洗衣机均达到国内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D、运行特征之三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影响明显
2005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相关专家表示,相对于人民币兑美元8.3比价时,目前出口企业,特别是轻工企业至少损失了8%~9%的利润。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专家指出,此次出口退税调整轻工行业受影响比较大。该通知规定,陶瓷、部分成品革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专家指出,出口退税率的降低,相当于降低了轻工企业的利润,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加重了轻工企业的成本,轻工企业的获利空间被压缩,出口产品提价也是必然。
E、问题之一
能耗居高不下制约行业发展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主题,“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但一份来自全国政协调研组最近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难以完成。其中,轻工业的节能状况也不容乐观,轻工业在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平均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一度高出40%。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原材料能源消耗占成本的60%~80%。
目前,我国轻工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陶器行业的能源利用率仅仅是28%~30%,而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耗热能的行业单位耗能是0.57吨标准煤,国际上是0.15~0.2吨标准煤;食品行业原料的平均利用率是65%,而国外已经达到80%。
相关专家认为,装备水平比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是轻工行业物耗、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策扶持以及市场监控力度薄弱,也是节能降耗推进艰难的重要原因。
F、问题之二
轻工业受贸易壁垒影响大
相关部门调查表明,在总额超过81.5亿美元的受贸易壁垒影响合同金额中,受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在内的环保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金额在22.2亿美元以上,受工业品认证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价值超过12.3亿美元,这是对中国产品出口影响最大的两种措施。其中,轻工强省受影响最大,广东省的直接损失额为94.8亿美元,位列全国各地区直接损失之首,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损失额为47.7亿美元左右,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16.6%。
在具体产品上,八大类产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其中属于轻工行业中的食品类比例为42.0%,玩具、家具类比例为23.6%,陶瓷类比例为25.0%。
G、趋势之一
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2007年,轻工行业出口的产品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据了解,2007年,中国轻工企业出口产品要经历以下几道门槛:
首先,儿童玩具、服装出口欧盟将受限。2007年1月16日,欧盟颁布的关于邻苯二酸盐的新指导标准即将开始执行。根据新标准要求,在所有儿童玩具和服装及其他物品所使用的PVC材料中,将限制使用6种化学成分,含量均不得超过0.1%。所涉及的产品包括儿童玩具、服装和护理品等,而且还涉及儿童身体的任何一种产品,如睡眠、娱乐、穿着、保健、饮食等使用的物品。
其次,输欧日用陶瓷门槛加高。欧盟委员会发布指令,对《关于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进行了修订。从2007年5月20日起,不符合该指令要求的瓷器制品将禁止生产和进口。指令增补了在欧盟内生产和销售的可能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必须附有由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的书面声明,从而大大提高此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第三,REACH法规。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在欧盟全面实施,中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均在受控之列。REACH法规所涉及化学品的生产商、进口商、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正式生效后我国机电、纺织、服装、家具等产品成本将上升,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第四,EUP指令。欧盟《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将于2007年8月11日正式实施,涵盖了机电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到零售的整个流程。中国市场上的电子产品、热水器、电动发动机系统、住宅及第三产业的照明设备,以及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均将是首批须符合标准的产品类别。
第五,欧美节能新标准考验中国家电。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美国将对音视频产品及其电源装置、数字电视适配器等三种产品分阶段实施能效法规。该法规中对音视频产品的能效要求已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产品如电视机的视频及DVD录放机的被动待机功耗均不得超过3瓦等,而对电源装置的能效要求则分2007年7月1日、2008年7月1日两个阶段实施。同时,欧盟还将在2020年前完成节能20%的目标,目前正制定欧盟新的节能法案,如电视机待机装置、电脑、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等都将成法案关注重点。
H、趋势之二
结构调整加速区域集聚趋势更加明显
日前评选出的2006中国品牌500强中,有来自轻工、纺织、食品等50多个行业的企业,其中轻工行业入选品牌最多,共计187个,占品牌榜的37.4%。在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情况下,轻工行业品牌打造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缝制机械行业的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浙江宁波地区的零部件产业、丽水地区的电机产业、缙云的家用机产业、东阳的针板产业,河北一带的零部件产业……这些地区的产业链已经趋于完善。着重打造“公共品牌”就是把某一个产业集群地这一整体作为一个大的品牌来经营,较之具体企业的单一品牌更有利于培养市场偏好,更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增长。以一个或一批优势企业为代表的区域“公共品牌”的形成,才是产业集群地发展的高级阶段。
家电行业在竞争中已形成了山东青岛、广东顺德、浙江宁波各有特色的三大板块,青岛主导大家电产品,顺德大小家电产品同步发展,宁波以小家电和零部件为主。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加大企业重组力度,重点不是投入和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整合经营不善及闲置能力,解决优化结构中的投入效率问题。重点是树立三大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同时依托三大区域培育形成周边的特色产品区域。
造纸行业中的外资大型企业将会加快发展,国有企业将逐渐退出造纸舞台,民营企业将继续兼并重组。据介绍,年产纸10万吨以上企业将成倍崛起,年产纸30万吨、50万吨甚至100万吨企业将会不断出现,并成为骨干力量;年产纸5万吨左右中型企业将成为中国造纸工业的中坚力量;年产纸3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仍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在该行业,投资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势头明显,区域纸业发展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华东、华南沿海造纸工业将占全国总产值的70%以上。
2007年的陶瓷工业,区域品牌将加速融合,品牌竞争将更呈现出区域特征。目前,陶瓷工业的区域竞争将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区域拉锯战将成为行业的竞争常态。同时,陶瓷企业的做大做强将呈现出两个走向,一是技术传承,一是资源整合。在此种背景下,二、三线陶瓷企业做大做强已是必然。
平板玻璃工业发展
在的产能潜在过剩、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将会进一步解决。“十一五”期间,政府将力争平板玻璃总产能控制在5.5亿重量箱,品种质量基本满足高档建筑和交通运输业及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综合能耗下降20%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