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BP社报道:日本制造业厂商近几年来在中国设立开发设计基地的举动令人瞩目。笔者最近为了报道这方面的动态正忙于采访,采访中令笔者百感交集的事情有不少。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开发基地的主角当然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有多少当地的技术人员,就相应地有多少日本技术人员的职位被抢走。
职位被抢走,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大。不过应该看到,向中国转移开发设计基地,其目的除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以及与设在当地的生产工厂联动之外,还有降低劳务成本的因素。同样的工作,让人工费低于日本人的中国人去干更好,经营者这样想不足为奇。这个问题不仅限于技术人员,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职业中。日本工厂的人员最先被转移到中国。
日本在华开发设计基地的规模及作用多种多样,但多数情况下仅限于作为日本开发基地的辅助,以及进行普及产品的设计。例如,《日本经济新闻》2006年12月20日第11版报道理光在上海设立开发公司,并计划到2007年度末之前聘用约500名开发人员,而上海基地的业务主要就是面向新兴市场设计普及价位产品。设在日本的开发基地则专门开发和设计高功能产品以及新技术。
如果将普及价位产品的设计业务转移到中国,那么不只是理光,其他厂商此前负责该业务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将不再存在。对这一点,笔者并不担心。一来日本技术人员可以从事新的、更高端的业务,二来这才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正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制造业方面,日本(人)已经处于得拼命向前,否则就会被人超越的位置了。
笔者所担心的是一种可能性的丧失,即转移到中国的那些业务在以前,对培育技术人员可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随着产品模块化的进程,一个产品能够实现多个基地分担开发和设计,但也可能阻碍对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成熟”技术中也有“成熟”技术所积累的低成本制造经验。
但是,日本(乃至全球的)厂商在中国设立开发设计基地的潮流是不会停止的。早晚有一天刚大学毕业的日本技术人员,先要到中国的开发设计基地去研修一段时间。因为工厂以及外围产业都设在中国,从现场锻炼的意义上来说,这样做更加自然。从吸收不同文化的观点来看也是一件好事。没准这样做能培育出一大批全球化的、更加全面的技术人员(当然,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现在的技术人员不全面)。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