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8大疑问

中国要在本世纪中期成为与德国或日本齐名的制造业大国。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概述了经济全方位升级战略,即使在GDP增长放缓的时期,所有领域也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持经济实力。

中国企业通过建立引人注目的品牌和创造突破性的思路,成为下一个创新大国。这个策略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否可以创建一个创新体系来实现目标。中欧经济商学院客座教授BruceMcKern博士在拜访牛津大学研究员和《中国即将到来的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从模仿到创新》(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6年4月)一书的作者时表示,中国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以下是教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看法。

1.发展的关键是中国的创新体系,实现增值转向到哪里?

纵观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创新能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立100多个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和研究中心发展,例如,研发投资稳步上升,截至2013年投资额略高于欧盟。对一个30年前科学技术匮乏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如今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花费仍高达约占美国研发费用的40%。

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球总数的37%,超过美国或欧盟。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约80%的出口产品在全球的供应链中附加值很低。另一个是专利。一些私营公司,特别是ICT巨头中兴和华为,在全球PCT专利申请中占主要比例。

中国在科学期刊上的出版文章也迅速增加。2012年在计算机科学和化学领域获得第一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进步基于廉价劳动力,但现在竞争优势微弱。中国别无选择,如果要实现增值只能转向生产依靠智能而不是劳动的产品。

2.中国过渡到一个更具创新性的商业环境时,跨国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扮演什么角色,与国际巨头相比他们是否会被给予足够的空间发展?

当今中国对跨国公司变得更加开放,把他们看做当地公司的合作伙伴,中国也将继续需要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优势。吸引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应该成为各级政府支持的首要内容。中国未来的创新生态系统将依靠国内刚起步的企业和私营企业。

中国企业已经擅长渐进式创新,他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复制过渡到生产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直至进入高质量的细分市场。这是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寻求资源,国外市场和新知识。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将国外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转移到中国企业的创新网络,这个领域中的成功也不尽相同。在汽车行业,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公司失败了,虽然上汽现在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管理得很好,它允许沃尔沃独立运营并在集团内部由它的研究院和工程师传播知识。

3.外国公司希望利用中国哪些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创新不仅仅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优势。首先,国内公司非常善于理解客户,这对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当谈到为中国消费者生产产品时国内的公司领先外企。其次,其他方面也值得跨国公司借鉴,例如中国企业如何快速创新,推出新产品,即使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状态下。他们把产品投放到市场上,然后观察、学习和适应。最后,就是知识库的大幅扩张,科研所和大学正在开发更广泛的功能,公司参与到这一知识生态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

4.跨国公司是否承认中国知识库的潜力?

我们还在早期阶段。就在华跨国公司整体而言,很少有中国的研发变成国际专利。跨国公司在我国已经设立了超过1500个研发中心。这些公司已经开始从适应中国市场转变为中国消费者创造产品。他们的下一个阶段是利用中国知识库,开发不仅针对中国而且面向其他各个地方的产品。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已经这样做了,它选择了中国作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全球研究中心,负责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整个创新过程。

这一方法不太可能在每一个领域应用,但由于中国研究人员能力的提升,在有好的想法时结合市场的规模和特点可以使其成为独特和创新的试验场。跨国公司可以从中国的市场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汲取很多的宝贵经验,包括大胆的实验,快速迭代,开发新的品种,专注于价值增值等等。

5.2015年5月,中国公布了其工业发展计划2025年“中国制造”。现在的情况是否能够实现雄心勃勃的目标?

2025年“中国制造”的主要目标是,将当地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与以前的策略相比,似乎更少的强调自主创新,而更多的是强调合作,我们所需要的是与外国企业平等竞争,以换取技术投入,中国要沿着这条路走多远,我们还有进行观察。说到阻力,与2025年“中国制造”计划有内在冲突的是,2015年6月新国家安全法的颁布,这可能会限制数据流动和对外国技术的开放。对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中国想要更多的智能基础设施,但与此同时,又敏锐地意识到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复杂的IT系统,就越容易受到潜在的攻击。阻止技术侵入的过程可能会抑制创新,所以这是很难把握的平衡点。

6.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其目前的形式来看,是否支持创新体系的升级?

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去海外培训仍然很常见,这表明中国教育体系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希望可以培养更多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但并这不容易。此外还有控制的问题。硅谷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和极其多样化的地方,挑战已有的知识非常普遍,中国的教育系统需要这些思想。对创造力的需求和对教育文化控制的欲望,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政府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中国到2040年想和德国日本不相上下,它将需要为新思想的产生营造自由的氛围。十三五规划计划给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多的自主权,这对创新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7.在未来几年,创新会取得哪些进步?

在较早的计划中,有几个行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互联网 ”(全国宽带网络、物联网和本地CPU制造)、国家“东部地带”的核电发展、环境质量、医学研究。在未来几年,整体的经济环境都会得到改善,比如会进一步开放银行系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打通融资渠道;减少官僚主义的障碍以及来自国企的竞争压力;允许更多行业对外国投资开放。另外,自由贸易区(如上海)有很好的潜力可以鼓励更多外国公司的理念和技术流入到中国的中小企业。

8.展望更远的未来,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创新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且也受到股票市场的冲击。显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继续抑制需求,尤其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但十三五计划中6.5%的增长目标依然强劲。从长远来看,中国有基础成为工业巨头。其创新系统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抑制因素阻止其继续前行,前提是可以消除制度性障碍。

目前,中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国家,但是并不急于有重大的突破,因为现在已经达到了所希望地步。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一个剧烈的、阶段性的渐进式创新,相信在需要的时候,中国有能力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当中国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能源供应、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愈加突出时,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就会产生,问题在于,人们现在有没有必要选择突破性的创新。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已显示出非凡的适应能力,到2020年中国的创新能力会令人惊讶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