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规划司处长文剑在全国机械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受国务院委托,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快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描绘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愿景;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见》,全面部署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重点行业开展国际合作。中机联在美丽的殷商古都河南安阳组织召开全国机械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大会适逢其时。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国务院《意见》发布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重点建设项目,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做好项目的落实工作。
一是促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国际合作,信息先行,推动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信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中央政府已批准建设中缅、中老、中哈、中巴、中尼、中塔等6个国际跨境光缆建设工程,以及亚非欧1号等海底光缆建设,已经实现了我与周边除阿富汗、不丹之外所有国家的互联互通,并与北美、欧洲等地区实现了光缆直连。
二是提高产业国际合作层次。产业合作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沿线各国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亮点。自2014年下半年起,国务院多次讨论和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出台,一些初期探索项目陆续落地。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信部建立了以规划司牵头、相关司局按专业领域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走出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并与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等部门加强合作,强化重点项目储备,充分利用已建立的40多个多双边合作机制,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下面,我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国务院《意见》的落实,谈几点看法和未来工作的考虑,供与会代表参考。
一、新时期制造业“走出去”呈现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拿制造业来说,风电、铁路、通用飞机、汽车等一批装备成功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7.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60.4亿美元,2013年末制造业境外企业数量已超过5000家,我国企业在机械装备、电子、航空、轻工、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通过收购或参股国外知名企业的方式迅速获得了国外先进技术,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走出去”的环境、条件、目的等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与以前不同的情况和特征。从环境看,加工贸易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给我们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难以为继,“走出去”把富余产能输出是必然选择。从基础和条件看,我国已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体系完善,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资金也更加充裕,加之通过多年打拼,重点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已占领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为我们大规模“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目的看,我们已从单纯的出口创汇,转向有效整合国际国内各种资源,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尤其是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等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更多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所有这些,决定了我们“走出去”的形式和任务要加快从产品输出、货物贸易为主向产业和资本输出转变。
二、积极创新加快制造业“走出去”的思路和模式
这些年来,我们在“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对外承包工程、建立境外工业园、设立分支机构、成立合资公司、绿地投资等等。但要适应新时期产业和资本输出特别是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需要,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
一是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实施,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主要是要将“一带一路”、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以“工程”带“产业”,加快制造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起步或发展阶段,钢铁、建材、化肥、农药等原材料产品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我相关产业规模大,大多数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我国钢材出口9378万吨,电工钢板带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等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尿素出口量已占国际贸易总量的40%),可有针对性与上述国家选择重点领域开展产能合作。
二是高度重视中国标准、优势技术和自主品牌“走出去”。在现代产业发展中,标准的作用日益重要。我们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领域的自主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应加快推动标准先行“走出去”,通过标准促应用,培育新兴市场,推动产品、产业“走出去”。目前,我们正在配合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标委,研究制定“一带一路”标准合作行动计划,推动标准国际合作落到实处。据统计,“走出去”的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动力优势,真正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走出去”的占比不足20%。另外,通过抓品牌建设,培育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还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更加注重推动产业链整体“走出去”。产业链整体“走出去”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和效益。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产品设计、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生产、系统集成及服务方面,也已具备相当基础和优势。应以装备制造为龙头,以境外产业合作园区为主要载体,推进上下游一体出海,提升“走出去”成效。比如,以大型设备“走出去”满足工程建设和当地市场需要为牵引,配套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基地,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不同产业间紧密耦合的发展体系。赞比亚的谦比希工业园、泰国的罗勇工业园、巴基斯坦的海尔工业园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是充分利用跨国并购、股权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企业全球资源的获取能力。通过海外并购、股权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可以更快地获取全球创新成果、知名品牌、关键资源和成熟的营销服务渠道,更好地实现产业全球布局。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比如在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企业先后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先企业;山东潍柴动力收购全球第二叉车企业德国凯傲公司,获得全球领先的高端液压元件生产技术和工艺。汽车领域,吉利收购沃尔沃,长安汽车在意大利、美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极大促进了自主品牌发展。
三、加快完善有利于制造业“走出去”的支撑服务体系
与“引进来”相比,我国产业对外合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在“走出去”方面相对薄弱。比如,信息渠道分散、实用性不强;中介服务机构力量薄弱;海外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中国制造”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宣传不够,等等。这些是我们在前期调研中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方面提三点建议。作为行业中重要服务力量,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承担信息集散的职责,成为重要的信息汇聚和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走出去”信息的整合共享。当前,一方面“走出去”信息分散在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协会,企业难以获得。另一方面现有信息中有深度的行业信息、政策信息、商业机会信息少,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在前期调研中,行业协会均表示愿意在“走出去”信息服务中承担更多任务,许多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也愿意与业界同仁分享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和经验。这方面,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国务院《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快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作为行业中重要的服务力量,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承担信息集散的职责,成为重要的信息汇聚和服务平台。
二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协会与骨干企业联系紧密,与主要国家对口行业组织有着长期的合作。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我们计划推动主要协会“走出去”在外设立办事机构,发挥协会身份优势,加强对驻在国的专业信息搜集、对企业的咨询服务,通过民间渠道向驻在国政府部门反映共性诉求(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了通过协会等中介力量服务“走出去”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学习。如,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均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或事务所,负责搜集传递我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和产业动向,在我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中,积极反映会员企业的诉求,代表企业与我政府部门交涉,保护本国信息技术企业在华利益)。
三是要加强“中国制造”整体品牌宣传。相较于我国整体形象和区域形象宣传,以往对“中国制造”和重点行业形象的宣传不够。同时,部分企业在海外恶性竞争、不履行社会责任、假冒伪劣等经营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中国制造”整体形象,不利于我制造业“走出去”。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国制造整体品牌形象的宣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的维护也需要广大企业在实际运营工作中共同去维护。(除了官方媒体外,我们也可以向国外学习,利用YouTube、Facebook等国外新媒体开展宣传。另外,有企业建议,我们对外宣传通常比较直接、比较“硬”,不容易被西方民众接受,钱花的多效果还不好。我们也在研究由中介机构出面,请西方国家的公关公司进行策划,通过软文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加以宣传和影响,花钱不多,反而效果好)。
四、着力构建新时期支持制造业“走出去”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国家“走出去”战略还不清晰、目标还不明确,尤其在制造业领域缺少对境外投资的战略、方向、重点、规模、行业结构等宏观性的统筹安排和协调(有的企业甚至说,国家提“走出去”战略已经很长时间,但战略长什么样、目标是什么,企业不清楚,甚至有企业说,事实上“走出去”主要是靠企业单打独斗,企业“走”出了成效,把情况拢拢就成了各部门的成绩,就成了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效果)。我们正结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施,研究制定制造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
二是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金融政策支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制造业“走出去”项目实施周期较长、风险较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获得支持更难;另一方面,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贷款资金规模有限,制造企业“走出去”更多依靠商业贷款融资,利率较高(据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在国内银行的融资成本平均比外资银行高1.5个百分点)。此外,国内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网点少、规模小、海外服务实力弱,也是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今后,我们将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用好现有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纳入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政策支持范畴。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工信部将积极推动产业国际合作,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发展,共同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我们将与国内有关协会、企业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共同携手,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努力开拓创新,通过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的互利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世界经济繁荣和稳定贡献新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