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制造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现状与德国工业的先进与成熟对比,未来很可能面临一个制造业经济增速放缓或者滑坡的尴尬。“中国制造”这列车在过去几十年的里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一味盲目的提速导致信息化基础薄弱、混乱的市场竞争秩序、体制约束和观念固化严重等现实困境。

1.薄弱的信息化基础

中国政策导向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各区域的的信息化程度也参差不齐,而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两化融合”原本就不够重视,很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企业门户网站的概念上,更不要谈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先进制造等概念。

薄弱的信息化基础往往伴随是与市场间的反馈机制比较麻痹,原来的以量换取规模效益的流通模式使得一些制造企业的企业主缺乏足够的危机感,或者有了危机感,没有资金和精力去搞产品创新。等到回过神来,规模经济效益已经走出了穷途末路。

2.有待改善的市场竞争秩序

不仅仅对于制造业行业而言,要取得长足发展,公平竞争对于各个行业的市场形成、良性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市场秩序混乱状况得不到管控,制造业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是很难的。关于市场竞争,政府若不管或者管的不到位,就会像光伏产业一样,投资产能过剩,补贴漏洞百出,虚假繁荣。政府若管的死或者死管,如电力、石油等行业,就有会出现内在竞争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垄断严重。

3.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价值堪忧

中国制造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仍旧以加工出口为主要模式,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仍旧掌控在发达国家手中,也就是中国制造缺乏必要的自主品牌,在高端制造上表现的捉襟见肘。

研发设计、品牌销售才是制造业整体利润的重点所在,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品牌的打工仔。

4.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

能源是中国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巨大的能耗问题,尤其是一些低端的制造业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

5.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结构不合理

中国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失,不单单制造业生产工艺上需要高级技能人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依然也需要高级技能人才。事实上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已经成了中国制造业技术革新的瓶颈。

总之,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描述的蓝图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它的确让中国的制造业感受到了兴奋点,另一方面无论从市场圈层的形成,还是技术革新、人才结构更新、创新能力提升上,中国制造还需要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中国制造要想有大的突破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