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15年:石化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全行业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在需求不足的市场压力下,一些企业开始主动退出落后的、竞争力不强的产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持续恶化趋势有所缓解,但全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全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面临着很大考验。 展望2015年,尽管稳增长、调结构任务很重,面临很多困难,但机遇和有利条件也不少。我们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打好“十二五”收官攻坚战。

一、充分认识“新常态”下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新常态”是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的宏观大背景。在“新常态”下,新老问题交织、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结构性与周期性矛盾相互影响,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趋势性变化,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传统石化产品需求增速下降。

过去大宗传统石化产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巨大市场需求。现在随着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升级,传统大宗石化产品需求增速明显下降,而个性化、差异化、安全环保的高端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速则不断加快,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二是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当前,全行业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在需求不足的市场压力下,一些企业开始主动退出落后的、竞争力不强的产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持续恶化趋势有所缓解,但全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全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面临着很大考验。

三是要素驱动力日益减弱。

在过去规模扩张型增长模式下,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全行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已经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特别是企业技术集成能力较弱,科研成果工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全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30%,难以对行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行业发展必须转向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

石化行业是典型的资源环境约束性产业,90%以上的产品原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石化行业的“三废”排放量也一直位居工业行业前列,重大安全环保事故时有发生,“谈化色变”心理普遍存在,行业形象亟待改善。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情况下,我国石化行业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实施责任关怀,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第一,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滑和剧烈振荡。201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到48.69美元/桶,同比降幅高达57.8%。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北美地区油气供给大幅增加、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等因素影响下,世界油气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再加上中东、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传统产油区政治或者经济不稳,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第二,市场需求低迷,石化产品出厂价格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预计2015年的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仍将延续相对不足的态势,石化产品出厂价下滑的趋势还将持续。

总之,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市场竞争、资源配置以及对外贸易也正在发生一些重要的趋势性变化。这些特征与挑战,将对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行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给行业经济运行注入新的动力。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重大举措将陆续出台。首先,国资国企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对行业影响举足轻重。其次,围绕简政放权,政府职能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比如,持续推进价格改革。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等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一落实,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2015年,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将有一大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工程项目启动。如农业现代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仅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就达到8000亿元以上。在服务业新业态中以及多措并举促消费项目中,我们行业都可以从中找到新市场,开拓新需求,也可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的全面实施,给行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开展铁路、通信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数万亿的资金投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平衡,构建区域统一市场,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产生大量新的需求。

二、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尽管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随着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开创新常态下行业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新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行业将保持平稳运行,经济效益将实现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具体预测指标是:

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5.2万亿元左右,增幅约7%;利润总额约8800亿元,增长6%。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9.5万亿元,增幅约8%;利润总额4700亿元左右,增长约7%。预计2015年全行业出口总额约2100亿美元,增长8%。

2015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达5.4亿吨,同比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990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3.1亿吨,增长4%,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4亿吨,增长2%;化肥表观消费量6100万吨左右,增长约2%,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为2100万吨,增长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1.04亿吨,增长9%;乙烯表观消费量约2000万吨,增长7%;烧碱表观消费量约3180万吨,增长约8%。

三、石化联合会在推动2015年行业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

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面临着十分繁重的运行任务,既要全面深化改革,又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还要全力推进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开拓市场需求,大力优化供给结构,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形成五大配套合力,全力推进行业经济运行走上稳定和上升通道,全面实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

(一)努力开拓市场,实现行业经济运行“稳增长”目标

市场是维系经济平稳运行的最重要资源。随着总需求增长放缓,差异化、个性化消费方式渐成主流,开拓和创新市场必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任务。

一要全力开发新产品,开拓需求新市场。抓住2015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一批创新升级工程项目,努力提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在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新型涂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差异化市场的培育上,做好增量这篇大文章。

二要优化供给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成品油等传统市场需求尽管增速放缓,但存量很大,仍然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传统产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法,既要取得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突破性进展,又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完善用户服务、打造优势品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三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是行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大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行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有利空间。要下大功夫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行培育。大力推动群众性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要加快培育一批集电子交易、仓储码头、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大型化、专业化服务企业,推动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迈上新台阶。

(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着三个全局性矛盾:一是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产业发展还十分薄弱。而这三个全局性矛盾的背后,都可以归结为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共性矛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任务。在2015年经济运行工作中,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全行业培育一批典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多年来,我们有一批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抢占了行业技术的制高点,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竞争优势。如神华集团的MTO、MTP技术以及煤制油技术、烟台万华的MDI技术等。我们将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重点产品行业树立一批典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加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我们按照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组建了“褐煤分级转化清洁燃料”等13家行业工程中心,“混炼工程”等15家行业重点实验室,“磷石膏综合利用”等11家行业工程实验室。对于这些产学研一体的行业技术研发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按照行业技术战略规划,按照向石油和化工强国跨越的目标,继续加大投入力量,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建设一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努力为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科技奖励基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了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上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手段,在会员企业的积极倡导下,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石化联合会在民政部登记建立了“石化科技奖励专项基金”。2014年我们正式启用了这一奖励基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大会,在全行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15年,我们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奖励基金的规模,完善评选规则,扩大评选范围,遴选出更多有产业化基础、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三)大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开创行业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

2014年,我们发布了合成氨、甲醇、炼油、乙烯等16个产品能效领跑者名单和能耗指标。能效“领跑者”活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4年12月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2015年在整个工业领域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在看到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万元增加值能耗,规划目标为下降15%,而2014年底指标仅下降了7.5%;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不降反升。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决心不能变,工作力度不能减,技术标准不能低,要在完成重点工作指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创新方式,继续增加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扩大产品发布范围和指标发布数量。以“能效领跑者”平台为载体和依托,建立激励能效“领跑者”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行业节能降耗水平。

二是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攻坚战。对重点耗能产品,特别是影响完成“十二五”行业节能指标的高耗能产品,要列出清单,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整改措施,限期推动节能工作上台阶,在节能降耗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在重点减排领域取得突破。继续做好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磷石膏治理等重点领域安全环保工作。针对有机废水、含盐废水、资源废气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环保诊断和技术推广,进一步推进全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责任关怀。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HS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培养一批责任关怀的企业典型,加快“化工清洁生产和绿色园区”建设。要认真组织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宣言》,推动责任关怀工作在国内取得重大进展,使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广泛深入宣传。

(四)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提升行业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通过管理提升活动,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在低价位运行环境中,成本管理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切实引导企业进一步树立系统成本管理的理念,狠抓降本增效。以降低系统成本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企业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大功夫,尽快扭转当前资金、成本管理被动的局面。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实行精益化管理,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大力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速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积极推进大宗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和合理库存,形成企业集团的协同优势,积极推进销售协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来源,要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效率等全方位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石油和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与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激活行业的增长潜力。

(五)加强行业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提升行业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油气行业和化工行业两个数据中心建设。今年,石化联合会要从人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构建行业数据库,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建设数据中心网站,开发多样化信息服务产品,促进行业数据共享,打造高水平的行业预警预测信息平台。编制发布月度、季度、年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积极发挥信息预测、预警和引导作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与服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行业经济运行直报系统。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专业协会、地方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密切关注行政审批权下放、税收、汇率、重点产品价格等影响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市场需求的动向与变化,加强调查研究,提高信息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鲜活性,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企业诉求,协调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为行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努力提高监测分析能力和水平。在跟踪经济运行现状的同时,围绕行业、市场、区域等内容,着重加强对行业发展趋势性问题的研究和判断。进一步创新分析预测方法,增加一批反映行业趋势变化的经济运行指标。完善经济运行预测模型,提高运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原载《中国石油与化工经济分析》)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