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球的医疗保健行业是巨大的,2011年,其约占全球GDP的10%,而提高效率的范围也是一样广阔。据估计,部署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推动这些成本下降约25%,也就是每年约1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成本削减1%,便将转化为42亿美元,15年即为630亿美元。
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拥有独特的承诺,即通过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来改变我们的生命。由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迫切需要,全球医疗保健行业将是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另一主要行业。如今,几乎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医疗保健都是一个优先挑战:最发达的经济体需要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应对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同时,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将医疗保健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新兴城市的中心和广阔的农村人口。
全球的医疗保健行业是巨大的,2011年,其约占全球GDP的10%,而提高效率的范围也是一样广阔。据估算,超过10%的医疗保健支出浪费于系统中的低效率,这意味着由于低效率,导致全球医疗保健的成本每年多支出了至少7310亿美元。最直接受工业互联网影响的是临床和操作,其低效率占所有低效率的59%,也就是每年4290亿美元。据估计,部署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推动这些成本下降约25%,也就是每年约1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成本削减1%,便将转化为42亿美元,15年即为630亿美元。
在全球医疗保健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范围和潜在的成本节约范围一样广泛。工业互联网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是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操作,来挽回因利用率和生产力低下而损失的数百万个小时,以及由此产生的病人接诊量。考虑到增强核磁共振扫描所带来的个人利益和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的诊断,虽然能够有效地帮助诊断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韧带撕裂和中风,但现今的成像设备产生的数据并没有连接到最需要它的人群,也就是医生和患者,而本该需要如此。从操作层面来说,有许多个人作为一个团队工作来操作扫描。一名护士管理药物或检查可能需要用到的造影剂;一名核磁共振技术人员操作扫描仪;一名放射科医生确定要使用的成像序列和解释扫描片。然后,这些信息将提供给护士,护士再把它传递给主治医生检查,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大数据”,但它并不能使信息更智能。
为了使信息更加智能,需要发展新的连接,使大数据“知道”它需要何时去往何地,以及如何去往那里。如果成像数据能够得以更好地连接,指定的医生便可自动接收病人所提供的扫描片。这样便是信息找到医生,而不是医生来找信息。此外,当指定的医生看过扫描片后,进一步的连接可以使这些扫描片“了解”它们需要被提交给病人的数字化医疗记录。这种主动且安全的数字化医疗数据程序安排的类型可能看起来只像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升级,但在现实中,它代表了工业互联网所拥有的前途之一,那就是工业互联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治疗效果。
系统级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程序打开了为医院创建“护理交通控制系统”的可能性。医院是由成千上万件重要设备组成的,其中大部分设备是移动的。关键是要知道设备放置的所有区域,并有一个系统可以提醒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注意状态变化,并提供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医务人员的服务耐心以及业务成果的指标。这些类型的系统如今开始得以部署,这也代表了工业互联网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开端。GE HEALTHCARE(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估计,这些创新可以转化为削减医院15%至30%的设备成本,并使医务工作者在每次换班能额外获得一个小时的生产力。这些方法还改进了资产的产能利用率、工作流程和医院的病床管理,增加了15%到20%的病人接诊量。显然,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方法将能够操控各个部门复杂多样的工作。此外,从操作效率、减少开支和提高生产率的方面来说,产生显著利益的前景将是广阔的。仅仅使用一个保守的改进措施,一个更庞大的工业全系统的节省效果便开始显现出来。可计量的收益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和更有效的资本支出,还有生产率的提高。
图9人均医疗支出
经济收益:下一个生产力繁荣期
生产力无疑是经济增长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劳动者得以赚取更高收入和改善生活标准的重要因素,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使得劳动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工资收入。尤其是在某些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约束的领域,生产力因素显得越发重要。只有生产力增长了,才能使企业和政府的投入产生更多价值,自然资源持续更久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只有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提高生活标准和消费水平的目标。
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增长的催化剂,并促进经济和收入增长。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它究竟会为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呢?我们将从如下方面进行阐述:1995-2004年互联网革命期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3.1%,较上一个15年增长率翻番。如果上述增长重现,我们不难预计,年平均收入也势必将以2万美元的速度增长,相当于目前美国人均GDP的40%。如果我们以2.6%的增长率进行保守估计的话,增长也能达到相当于美国现在1/4的人均GDP。随着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率先进行技术革命,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生产力提高和由此带来的收入提高需求也随之增长。工业互联网革命的推行,将为美国国内一些领先的制造企业带来明显变化、刺激就业复苏并使其恢复经济危机前的水平。新兴市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果他们也加入到使用新技术的队伍中来,将对全球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1995-2004年期间,信息技术的洪流在全世界范围蓬勃蔓延开来,为各国GDP带来了近1%的增长。目前,新兴市场已经占据了全球经济的半壁江山,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力会更为明显。
图10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1952—2004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劳动生产力和成本数据库2012年11月的年度数据,网址:(暂不可见)/lpc/
与今天不同的是,1750年前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增长对于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之后的工业革命时期,如前所述,经济增长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了飞跃,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是长远的。结束于1900年的第二轮变革,给经济带来的主要变化在于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工业革命开始前,美国的生产力近乎为零增长,而到了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已经实现了3%的增长。时至今日,生产力增长的快慢对于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只会更大。
生产力增长的停滞期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生产力增长突然减速,到80年代中期增长率甚至接近0。此后,生产力增长又开始反弹,但只是在1.5-2%之间徘徊,一直未恢复到1950-1968年间的飞速增长的水平。1950-1968年间,美国生产力增长平均保持在2.9%左右,1969-1995年间这一数据下降到了1.6%左右,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供给过剩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供给过剩问题的出现。然而,对于近25年的生产力滑坡现象的产生而言,上述解释还远不够,尤其无法解释服务业领域的生产力增长停滞问题。还有一个解释似乎更为合理,那就是上一轮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命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对生产力增长的刺激作用在逐渐消退。
互联网革命
此后的各项技术革新,仍未能扭转生产力增长迅速下降的趋势。计算机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中出现的产物之一,随之而生的互联网也包含其中。由于一直缺乏明显有效的经济增长引擎,消极情绪也开始随之产生。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对此提出了颇具讽刺意义的评价,他说:“在这个时代,到处可见和计算机相关的事物,但唯独对于生产力增长的问题上你却看不到他们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1987年提出来的,即便是放到1997年,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上世纪90年代中,美国迎来了生产力急速增长的时期,甚至达到了60年代曾创下的历史记录。这一增长态势持续到了1996-2004年前期,生产力增长平均值达到3.1%,比前一时期几乎翻了一倍。这一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学术界认为,这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生产力增长恢复引起的;人们的一致意见是,这一增长受到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驱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点分析这一理论:
首先,生产力的增长出现在经济增长中相对较晚的时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在经济复苏开始阶段会较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的生产力高速增长显现的就是结构性动因。
其次,生产力变革受到了技术革新的驱使,根据摩尔定律,此次变革将使信息和通信设备的价格迅速下降。
图11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停滞和反弹
第三,由于设备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使用,这一变革势必将影响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经验证据表明,服务密集型产业在生产力革命中将最先受益,互联网革命将成为其源动力。
第四,企业投资在硬件和软件革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因为价格的下跌将使企业不断注入其资本存量。
第五,服务业也经历了生产力的快速增长过程,这一点可能与“鲍莫尔病症”有关。“鲍莫尔病症”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内容为:1)生产力的提高主要缘于资产设备的革新;2)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与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型特点相比较而言是不同的。由此,服务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更容易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也就更容易因此提高生产力,批发和零售部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子信息技术对于这些部门的供应链和流通网络变革能给予很好的支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