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罗克韦尔自动化是全球最大的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企业,帮助其客户提高生产力并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旗舰品牌 Allen-Bradley® 和 Rockwell Software® 的创新性和卓越性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认可。
一场关于制造业产业线升级方案的线下战事,正在中国重工业基地沈阳讲述,来自全国的制造业生产车间的负责人希望可以寻找到有效提高产能效率的途径。
在此次活动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向接近1500名客户和行业观察家介绍了打造“互联企业”对实现智能制造和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互联企业”以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为核心,可帮助制造商提高生产力、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这已经不是罗克韦尔在中国开展的首次类似活动,但最近一段时间,这家来自美国的制造业升级方案提供商加快了布局的计划。原因在于,这家公司看到,在中国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方案,力图实现制造业升级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突然之间变得潜力无限。
事实上,大约在30年以前,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互联企业理念就已经初步形成。当时,他们决定在PLC机架中安装一个VAX微型计算机,以此让企业层和生产车间建立联系,这被认为是“互联企业”最原始的形态。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以太网还没有普及,信息解决方案、移动技术也还没有出现,当时他们并没有卖出很多的VAX。即便有些技术和硬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整合系统的能力,所以,在当时,“互联企业”还只是一个技术理念。
如今,罗克韦尔通过自身对“互联企业”的5年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尽管是应用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仍然学到了一些新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新的收获。我想正因为如此,在与客户合作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帮助他们。”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架构与软件业务资深副总裁FrankKulaszewicz表示。
中国新机遇
在过去的110多年历史里,罗克韦尔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领域,是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去年,罗克韦尔全球营业额达到66.2亿美金。目前,罗克韦尔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约有22500名员工。
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罗克韦尔自动化在中国开展业务已有27年,这家美国公司的“中国化”脚步迅速:目前,罗克韦尔自动化已在中国进行了多项投资,还有深圳、上海和北京的OEM应用开发中心,三个生产基地(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哈尔滨),以及位于上海的总部。
现在,中国市场大约占据罗克韦尔全球销售额的5%到6%。“我们一直在扩充实力。”罗克韦尔自动化亚太区总裁欧瑞韬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一直都非常顺利,而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我依然充满信心。”
在欧瑞韬看来,新常态时期,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多的则是如何提升质量、优化产能,如何让制造更有效率、更节能,在全球竞争的新形势中更具竞争力。“我们的‘互联企业’、我们的理念和技术正是为此打造的。”此前7年,欧瑞韬一直负责罗克韦尔在中国的业务,对中国经济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美国80年代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欧瑞韬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二战之后到70、80年代,这段时期美国基本上是追求产能,因为北美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非常大,跟中国进入新常态之前一样,我们不断扩大产能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罗克韦尔正是抓住了当时美国制造企业需要优化产能、提升效率的商机,为自动化行业创造了发展契机。
因此,对于罗克韦尔来说,中国进入新常态就意味着更多发挥其优势的机会。“发展到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整个生态系统都已经成熟,所以现在是我们谈智能制造、‘互联企业’的大好时机。”罗克韦尔自动化亚太区市场总监JohnWatts说道。
就在5月19日,由李克强总理签署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顺利发布,中国计划,在十年内实现制造业升级的第一步。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生产线效能的改进搭上升级的列车。
“制造业其实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所以中国政府对于智能制造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明智的。”欧瑞韬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说明中国政府也看到了智能制造的价值,中国需要变革。“我们的‘互联企业’概念与中国的国情十分契合,而且意义重大。”
同时,行业内也普遍认同,在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物联网的大力推广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超过14万亿美元的商机,其中将为制造业带来近4万亿美元的商机。在JohnWatts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显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商机会在中国。”
“要实现物联网,需要有一个开放的以太网作为基础。”JohnWatts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事实上,在过去二十年里,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在推广采用标准以太网技术来实现互联,标准以太网就是互联网所采用的标准。“它有多种好处,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把制造业涉及的生产设备、控制过程连接起来,还可以连接条形码扫描器等其它设备,利用同一标准网络连接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
微观改造
进入中国市场27年来,罗克韦尔在中国制造业内进行了广泛的布局,不断为中国的制造类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从行业覆盖来说,我们覆盖的领域非常广,从冶金、采矿、水泥这些重工业,到汽车、轮胎行业,再到现在增长较快的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制药等,还有基础设施,如水污水处理和地铁等都应用了我们的产品。”欧瑞韬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例如,东北地区的大连地铁就有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些成果令欧瑞韬感到满意。
对于罗克韦尔而言,中国现在已经是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因此,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罗克韦尔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如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简称MES)这样领先的新技术。2008年,罗克韦尔曾帮助杭州一家国有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线上应用MES,解决了企业上层通信与底层控制信息断层的问题。
虽然该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以ERP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都是独立的,这就造成了信息的封闭,而且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该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建立从物料管理、生产监控、质量管理到出货管理的通畅的信息流,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监控与追溯。
MES正是制造过程中的上层计划和下层生产现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罗克韦尔把该制造企业的ERP、PDM等计划层底层控制系统连接起来,通过信息的准确、快速下达和生产数据的及时反馈,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
对于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欧瑞韬还有这样一组数据,用来证明中美两国在实现“互联企业”以及掌握建立“互联企业”的方法上的差距。以制药行业为例,大概95%的美国企业都在使用制造执行系统,保证质量的追溯和较高的生产效率。中国可能只有50%的企业使用该系统。
所以,在欧瑞韬看来,中国应该更加关注发展更高一个层次的自动化,才能实现智能制造。根据他的判断,与八十年代的美国相似,在未来五年到二十年内,中国最大的市场需求将由中产阶级拉动。
“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相应的消费品自动化领域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及包装行业、生命科学和制药行业以及汽车轮胎行业,这会促成各大公司彼此竞争。”
而罗克韦尔无论在汽车、轮胎,还是食品饮料和奶制品行业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JohnWatts提醒中国相关的制造企业:“随着行业自动化生产逐渐开启,你们需要意识到,今天的投资将会影响未来20-30年里的生产,为此必须开始考虑部署‘互联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高产效率以及柔性制造。”他表示,各大公司在整合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成本消耗,还需要寻求一种自动化解决方案,能够在接下来10-20年内帮助其实现“互联企业”。
“中国的企业基本上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设备更先进,在通过‘互联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方面会更容易一些。”在欧瑞韬看来,中国人才资源的丰富和趋向年轻化,也是他所看重的优势。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