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一季度GDP9.3% 风口上的天津

在自贸区和京津冀的双重利好下,天津一季度的成绩单相当漂亮。以实际增长计算,天津以9.3%的增速,在重庆(10.7%),贵州(10.4%)、西藏(10.0%)之后,保持全国第四的增速,这在东部省份普遍低速运行的背景下,实属不易。同时在第二批开启自贸区时代的三地中,天津以在一季度以9.3%的高增速,超过广东的7.2%、福建的8.5%。“从数据看,一季度天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说。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玉胜指出,毫无疑问天津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当前,天津正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提供更有利的制度环境,才能收获了经济增长率的持续高企的漂亮成绩单。

不过,蔡玉胜同时指出,尽管天津还是在发展的,但发展路径及坚持的原则不是完全以GDP为导向。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看天津,还是在天津内部的各个板块、产业之间,都将随着整体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热点。今年的诸多新提法——创客、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都将给风口上的天津带来机会,若能先转型成功,无疑能提前享受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国际格局变革带来的恩惠。但是,如果没能抓住机遇,政策优势的消解和后发动力的散失则会让这个站在风口的城市跌入谷底。

漂亮的成绩单

“在价格水平持续低迷、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资金压力加大、传统支柱行业拉动减弱、企业效益下滑明显等困难下,天津经济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来之不易。”天津市发改委主任肖松说。

天津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9.3%,在全国排在第四位,港口、基建投资都有明显增长。在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中,网络销售、大众餐饮、营利性服务业等则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新亮点。

谈及一季度天津经济运行特点,肖松用三个“改善”加以概括,“进中有优,主要体现为结构改善、环境改善和民生改善。”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到区域均衡发展,未来对于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内陆区域的振兴,相信国家将投入更多,天津的政治资源优势将逐渐被稀释。对此,天津的策略是加快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民营经济。一季度,天津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2.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首次突破40%,达到42%。

从工业情况看,天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发力,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增速达14.1%~46.3%。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5%和20%。

从投资看,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向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倾斜,服务业投资增长21.8%,占城镇投资的5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6%。

天津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处处长胡永梅说,天津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网络销售增势迅猛,增长1.1倍;大众消费火爆,大众餐饮消费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5.9%;租赁、体育、互联网、广播影视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21.1%。

而在外贸领域,“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也切实推动了全市工业外贸的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为32.2亿美元,同比增长60.1%,占全市工业出口总额的28.5%。

可以这样说,一季度,天津经济站在了风口上。

京津冀,强心剂

一个月前,天津自贸区揭牌,中国北方有了第一个自贸区。自贸区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铺垫。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一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尽管全文还未公布,但是这一消息已经给外界展开了足够多的想象空间。

天津能够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分到哪一杯羹,让人期待。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一季度增速倒数第一的河北,经过产业的淘汰与升级,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今年一季度名义增速达到11.1%,实际增速6.2%,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在华北东北板块综合表现最优。河北也是24省份中同比提高最多的省份,成功实现“逆袭”。

由此可见,京津冀一体化是一剂强心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即将完成的顶层设计,将催生新一轮地方投资热潮。

纵观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有统计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

刘恩专表示,北京的产业转移已经刻不容缓,在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后,无论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在落地的选择上,河北很难与综合条件更优越的天津竞争。而滨海新区是目前天津投资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将很可能成为进不了北京的企业的第一选择。

蔡玉胜提出,区域一体化发展本质上就是要素的充分流动与融合,应大力推动区域交通路网体系的快捷通达,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京津冀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打破地域分割、人员分类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相互贯通的市场体系。

可见,实现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布局,交通一体化是先决条件。记者注意到:一季度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3%。津保、京津城际延长线等铁路及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项目加快建设,京津城际列车客运量620.34万人,增长7.3%。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成效明显,企业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建设稳步推进,一季度,北京、河北企业在津投资487.43亿元,占全市的44.9%,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取得一定进展。

滨海新区发动机

回顾天津经济增速的变迁,2006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在滨海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天津共投资有大项目1280个,总投资达2万多亿元。作为天津发展的发动机,2015年一季度,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753.41亿元,增长13.1%。

尽管滨海新区为天津贡献了近60%的GDP,但滨海新区的崛起,主要依靠央企的大项目投资,这种依靠外来和尚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滨海新区的经济体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很难一直保持超高速发展。此外,受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滨海新区,所受影响也会较大。

那么,滨海能否继续成为天津的发动机呢?

蔡玉胜分析认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大项目建成后,会有一批中小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与大项目配套,进而对各种要素形成吸附,滨海新区无疑还将是天津经济的发动机。

事实上,刚刚落幕的天津自贸试验区首届人才节,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吸引了上万人到场应聘。金融、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汽车等领域成为招聘热门。

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经济局的邢友聪介绍说:以滨海新区的生态城为例,为了吸引专业人才的入驻,成立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能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天津生态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四个分站。

作为京津冀高新技术桥头堡的天津滨海高新区,从产业基础、交通优势上看,都将更多的承接北京高端产业的转移。事实上,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内,瞄准京津高端市场的产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邢友聪介绍,中新生态城与北京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已经展开。目前正在组织国家动漫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会合作共建京津协同企业加速器,为京津两地更多优秀创业项目提供研发转化基地、产业承接平台,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和专业化集群创造条件,为生态城全面有效承接首都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生态城还在积极引进首都科研院所落户生态城,积极开展与中科院生态中心的合作。与生态中心签署共建城市生态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态城共建城市生态观测站和生态研究基地。

蔡玉胜指出,尽管单就GDP来说,还在建设中的滨海新区已超越浦东新区,但从经济总量、结构及全国排位看,天津的基础都不强。未来,天津应该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在重大关键问题上通力合作,力求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推动从区域内个别城市领先的极化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联动发展的泛化发展阶段,实现区域内三省市共同发展目标。

在可预见的未来,天津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重点并非“中字头”的大型央企,而是来自中关村的技术型企业,这些或许才是天津建立未来根基的产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