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船舶工业嗅出商机

【编者按】资料显示,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提出了“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不过,在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船舶产业正步入结构转型、供求调整的“新常态”,步履维艰,任重道远。这无疑也给金融业支持船舶产业的调整升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挑战之下,坚守者有之,“敬而远之”者亦有之。


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年多之后,各界翘首企盼的“一带一路”路线图终于正式公布。“对船舶企业来讲,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一带一路”战略。虽然“一带一路”路线图并未直接提及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但在文件出台后,船舶行业也已经从中嗅到了机遇,而最大的机遇,莫过于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活跃,市场需求有望得到有效拓展。同时,这种需求并不局限于船舶和海工装备领域,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样如此。在这方面,有条件、有优势的船舶企业如果能够眼光向外,及早拓展,便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航线上的新机遇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交通要先行。这一点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件在“合作重点”部分提出,要“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对此,相关企业给予了积极响应。从多家航运、航空、铁路基建装备等公司的财报中不难看出,很多公司受益于这一战略政策,交出了近年来少有的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中国远洋(股票)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3.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亿元,同比增长53.96%。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该公司表示今年将加强对相应地区的航线铺设,拓展服务内容。

中国船舶(股票)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指出,“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必然带来一些发展机遇,如航线的拓展和口岸、码头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海洋经济等,从而会促进航运业的发展。而海洋运输装备及海洋开发装备应该为其提供充分保障,由此,船舶行业势必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船舶行业在这一战略下面临的机遇,首先在于市场需求得到拓展。”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具体解释说,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对于运输装备的需求有望增长;另一方面,海洋资源开发对海工装备、渔业装备、旅游装备特别是邮轮游艇(船型 船厂 买卖)的需求增长也可能会起到带动作用。不难想象,这样的需求拓展会给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支撑。

郭大成特别提到,船舶工业要紧跟“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市场需求,主要应该关注“一路”,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我们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航运与船舶及海工装备建造等领域有着多年的交流、合作,互通互动具备很好的基础。因此,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港口需要完善,其对于船舶的需求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我们要关注这个市场,包括各种船型的需求,如轮渡、渔船(船型 船厂 买卖)、汽车滚装船(船型 船厂 买卖)、油船(船型 船厂 买卖),以及中小型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和液化气船(船型 船厂 买卖)、液化气船(船型 船厂 买卖)等。”他表示。

产业链上有可为

在《愿景与行动》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为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线国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需要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也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内一些船舶企业具备相当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在这一领域同样不应“掉队”。

包张静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船舶企业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为基础设施的联通,尤其是一些港口设施、码头、铁路等的建设,可能会带来对工程机械和机电设备的大量需求。

同时,交通、物流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这些领域的需求同样值得关注。江南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表示,对船舶企业而言,假如局限于造船这个传统的概念,那么在现阶段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只有依赖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延伸到产业链上的各个不同领域,如向物流等领域进行拓展,有所作为,那么企业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船舶工业一方面从新航线的开辟当中拓展需求,拿到更多船舶建造订单,另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等相关领域,甚至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的大量陆上工程的发展机会,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在公路、铁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港口装备的制造方面,我国船舶企业其实拥有很好的基础。企业如果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早转入相关领域,就有可能面临广阔的前景。”郭大成表示,这就需要企业主动寻找需求、填补空白,以主动适应、积极开拓的态度,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难得机遇。

抢抓机遇加快转型

当前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过程中,国际贸易量不断萎缩,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这也导致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市场形势。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表示,对我国船舶工业来讲,当前要积极抓住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做好转型升级工作。同时,我国船舶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在改革中寻求新的突破。

目前来看,我国船企在开展转型升级工作方面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机遇。马玉璞认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船企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消息。国家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管是高端船舶还是海工装备的需求量都会大大增加。同时,要保护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的海上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我国在海军装备的投入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马玉璞指出,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开展“新的工业革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智能化水平。对造船业来讲,智能制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船企应该一方面加大对智能船舶的研发力度;一方面引进智能装备,开展智能制造工作。这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也能提高我国船企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企业要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创新,另一个就是管理。”马玉璞认为,我国船企要充分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一定要加大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企业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生产销售一代、认证注册一代、预研一代”,只有实现滚动的创新发展,才能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真正提高市场竞争力。“虽然这个过程会很艰辛,但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马玉璞表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