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新机遇

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中国制造2025”旨在勾勒中国制造业发展路线图,通过重点推进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推动大陆从制造业大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这一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两岸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传统合作模式遇瓶颈

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变革和深化,制造业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产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等的重要意义,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来「重返制造业」。

美国先后推出《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计画》等一系列措施;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大力调整制造业结构,将机器人、下一代清洁能源汽车、再生医疗以及3D打印技术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这一趋势给两岸传统的产业合作模式带来了挑战。

从两岸产业合作来看,鉴于陆资入岛规模不大,农业及服务业的合作所占比重较低,两岸的产业合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台商在制造行业对大陆的投资。在上世纪80年代台商投资大陆之初,即使是简单的把机器设备搬运至大陆,利用大陆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及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并外销,也能获得不菲利润。

但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变化,两岸要素结合式的产业合作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而越来越难以为继。大陆实施“中国制造2025”后,必然对两岸产业合作带来影响,要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机遇,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升级。

着眼产业链高端合作

笔者建议,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两岸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一步扩大合作,深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科技经费资助、公共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台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二是加大优势产业合作力度,深化台湾主要优势产业,如光电产业、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太阳能、化工等与大陆的深度合作,利用大陆的市场和资源继续保持行业优势。

三是加强产业政策协调。在两岸产业“搭桥”、ECFA框架下产业合作工作小组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两岸产业合作的层次和力度,对于两岸重点产业合作领域,努力构建有规画指导、有政策支持、有产学研共同参与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合理规画和掌控两岸制造业合作的方向和领域。

四是推动产业链升级。着眼于产业链高端的合作,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在技术研发、品牌创造、通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着力延伸制造业的价值链;五是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产业联系,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化重点产业合作。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