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李克强说,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已经进入深水区,前途虽然坎坷,但目标明确。中国制造,已经进入深水区,前途虽然坎坷,但目标明确。《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十年这一剑如何磨
中国制造2025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反响强烈,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不但企业界,社会各界也是高度聚焦。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未来10年,制造业将因此出现哪些改变?与另一个制造业大国——德国提出的“工业4.0”相比,有哪些异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苗圩介绍说,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批重大技术、重大装备亟待突破,还缺少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我们还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化、去努力、去奋斗。”
苗圩说,我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希望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通常认为,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认为,制造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此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既是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孕育兴起的需要,又是应对国际制造业激烈竞争的需要。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上,制造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本地化、绿色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产品链一体化、产业链分工细分化等特征;产业组织方式上,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的特点;商业模式上,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王忠宏说。他认为,适应这种新态势,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此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战略支撑,有利于指导中国制造业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不只是中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作出制造业发展战略部署,例如同是制造业大国的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各国都希望借助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加强对产业制高点的争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何差别? 苗圩介绍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时间段上看,德国实现工业4.0大体需要8—10年,和“中国制造2025”基本在一个时期。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中国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总体处在从 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我们要结合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2025的五大核心
“中国制造2025”什么样?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
——创新驱动。眼下,我国制造业要素低成本的传统优势已难持续,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调创新驱动,就是要加强研发、专利、商标、设计、复杂劳动力、软件、数据库等知识资本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同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王忠宏表示。
——质量为先。质量和效率是当代制造业发展的两大问题。我国在产品质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家指出,眼前的生产方式变革是个契机,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机器替代人,发展柔性化、智能化制造来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绿色发展。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趋尖锐,必须实现由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资源消耗尽可能少。
——结构优化。“这是多方面的。”王忠宏认为,优化结构包括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大小企业互利共生,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健康地竞争合作;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制造业全球布局能力等。
——人才为本。实现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跨越,说到底要靠人。“大的方向是要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王忠宏说,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同时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2025:智能扮演什么角色
在“ 中国制造2025” 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也将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抓手。
“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苗圩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抢抓的制高点,而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
什么是智能制造?通常认为,智能制造就是生产全周期从自动化升级成智能化,即扩展到“工厂 信息系统”替代人的控制、“生产线 传感器”替代人的监督、“精密加工装备 算法”替代人的技艺等,进而出现“智能工厂”、“无人工厂”。
“推动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跟工业的融合非常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第一次提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说,“两化融合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家具等;还有制造业服务化,比如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售出的设备当中有通讯模块,可以远程实时监控机器的运行情况,提供远程维护;还有流程虚拟化,在制造之前通过虚拟制造让制造更加高效、精准,提高产品质量。国内的很多企业已经在实践这些。”
“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苗圩说,过去使用的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忘记关闭电源,机器人对人造成伤害甚至致死的情况。我们在高端的传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参与国家组织的关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计划从今年开始花大约3 年时间,选择部分区域、行业进行试点和示范,并在这些示范区域中选择六大领域进行智能制造的探索,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新模式。
改变的仅仅是制造吗
舆论普遍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展和升级制造业表示强烈支持,期盼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质创新”。全国人大代表、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中国制造不必妄自菲薄,但还要“苦练内功”。网民“高路”说,虽然年年政府报告说创新说转型,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多人的共鸣,因为中国制造确实到了必须向中高端转型的关键时刻。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撰文称,“成本优势丧失”、“渠道优势瓦解”、“‘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是中国制造的三大痛点。微信公号“侠客岛”文章称,获得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专栏作者蔡成平则认为,提升中国制造关键是改善制度环境。制造业的提升不仅仅是涉及“国计”意义的航天等领域,更应包括“民生”范畴的各行各业,让国人不必漂洋过海就能买到优质放心、性价比高的日用产品。
中国制造如何“从山寨走向创新”,“从简单粗暴走向精细精致”,“从制造走向创造”,不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自上而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不管怎样,中国制造2025已经正式拉开了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