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据显示,机械巨头们正经历着净利普降的窘境。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已经公布业绩的四家机械巨头的净利下滑均超过四成,其中,中联重科下滑幅度最大超过八成,徐工机械降幅超过七成,柳工机械同比下降四成,尚未刊出。
机械巨头们陆续发布的财报显示,过去一年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北京商报记者日前统计发现,中联重科、徐工、柳工等企业纷纷报出净利大幅下滑,其中降幅较小的柳工,净利也已同比下降40.2%。面对部分产品加速同质化、行业竞争模式升级、行业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的局面,机械巨头们正在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经历业绩下滑的阵痛期考验。
净利降幅扩大
数据显示,机械巨头们正经历着净利普降的窘境。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已经公布业绩的四家机械巨头的净利下滑均超过四成,其中,中联重科下滑幅度最大超过八成,徐工机械降幅超过七成,柳工机械同比下降四成,尚未刊出年报的三一重工也在业绩预减公告中称,净利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60%-70%。
翻看2013年的数据,上述四家企业已出现净利下滑的态势,2014年净利降幅进一步扩大。2013年中联重科、徐工、三一重工的净利分别呈47.63%、38.12%和48.94%的下滑,而柳工去年净利还处在20.41%的同比上升状态。
面对不断扩大的净利降幅,机械巨头们将原因归咎于行业整体不振。中联重科在其年报中解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致使行业下游需求延续疲弱的态势,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两大主要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其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8.6%和40.52%,造成了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大幅下跌。由净利上升至净利下降的柳工在年报中分析,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大幅波动,是导致柳工业绩由增转降的主要原因。
发力差异化竞争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几大机械巨头纷纷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经营业绩下滑的阵痛期考验。业内专家也十分赞同企业的说法,即由于社会存量设备饱和度高,行业产品产能过剩情况持续存在的现实,导致机械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国内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也制约了行业效益的提升。
行业寒冬的持续也正在倒逼企业加速转型。谈及未来发展,中联重科表示将继续做大环卫产业,财报称,将持续提升传统环卫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环境产品聚焦城市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治理,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活及餐厨垃圾整体解决方案。柳工机械则在年报中表示,未来将以装载机、挖掘机产品为核心,着力发展叉车业务,培育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作为柳工新的增长点;强化中国市场,打造土石方机械的领先优势,着力于新兴市场,强化柳工核心竞争优势。
针对中联重科发展环保产业的做法,业内人士给予了肯定,虽然中联重科2014年业绩表现不佳,但随着政策向好,城市中小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小型、微型、一机多用产品前景广阔,同时国四标准的推行将增加节能和环保产品市场需求,这些需求都将助力中联重科及整个机械行业回暖。
针对柳工未来的发力重点,行业分析师认为,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市场已趋于饱和,但结构水平较高的产品仍存在可观的发展空间。
行业短期难回暖
实际上,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已进入长周期的调整和整合,市场的涨跌将成为常态。对于机械巨头们的差异化发展,有分析认为看效果尚需时日,就短期而言,行业投资形成的大量产能释放带来了产品结构性过剩,社会高饱和度的存量设备抑制了短期需求。业内人士坦言,这一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由于受经济走势影响较大,机械行业可能在两三年内有所转变,但具体何时回暖目前仍不好判断。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在过去几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些龙头企业已经备好了过冬的粮草,例如中联重科的净资产超过400亿元,其现金流达到169亿元,徐工机械也拥有51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为他们的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另有证券分析师强调,“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国内工程机械过剩产能输出,这将为龙头企业带来受益的良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