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倡导制造业回归,美国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新型制造业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如何转型升级,制造业如何快速跟上世界步伐
黄淑和:担忧制造业被“两头挤压”
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第34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第一个发言。谈起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他最担忧的就是中国制造业被“两头挤压”,“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中,如果高端制造业跟不上劲,低端制造业又竞争不过别人,就会处于中间地带被"两头挤压"。”
他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技术基础扎实,其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回归。能源问题解决后,其制造业成本也大大下降。同时,它还掌握国际话语权,主导国际规则制定。
反观我国,黄淑和认为,中国制造业高端化需要长时间努力,三五年内效果不够,还无法与国外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都在向外转移,在国际规则制定上,我国话语权也有限。处在这一境地,“未来我们制造大国如何向制造强国转变、政策是否综合配套、改革机制是否适应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李毅中:中国制造业发展效益质量不高
曾担任过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委员长期关注中国工业发展。黄淑和委员刚说完,他就接过话头,谈起自己对中国工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中国工业包括制造业在内虽规模大,但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不高。”
几个数字印证了李毅中的判断: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22.8万亿人民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中国工业出口额占全世界的 1/7,居世界第一;制造业总产值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虽规模大,但其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不高,集中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低和科技贡献率低两个方面,从衡量工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业增加值率来看,近两年不到23%,发达国家则是35%-40%,差了十几个百分点;另一个指标—科技贡献率满打满算不到 50%,与发达国家更是相差近20个百分点。
李毅中委员为中国工业升级发展开出的“药方”是:通过调整存量,优化增量,优化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工业向优质、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他还透露,目前工信部和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将很快上报国务院,争取到2050年迈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
李毅中进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包括科技、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通过制造业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工业为服务业提供工业基础,服务业就业承载能力强,从国际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转型的重要取向,要促进制造业向下游延伸,开展各项专业服务,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同时促进制造业向上游延伸,朝研发、工业设计、技术投入、金融服务等方向扩展。
他的第三个建议是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防止工业边缘化、空心化。他说,“这一发展理念体现在发达国家目前战略中,如美国2009年提出制造业回归,德国也提出工业4.0。现实是,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处于世界的中低端,我们有航天、高铁、核电等世界上最先进的领域,也有完全依赖人工的小矿山,所以在全面往工业4.0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工业3.0,并补上工业2.0时代的欠账,现在我们的工业出现了向虚的倾向,资本进去,人才流失,资源转移,效益低下,如果工业被边缘化,会背离中国的国情。”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