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通用电气颠覆製造业的三张王牌

 【编者按】GE欲通过改革从根本改变製造业的形态。活用软件提高硬体价值、生产技术革新、加快开发速度是改革的三大支柱。


美国通用电气(GE)凭藉不断的自我革新,一直君临全球工业的顶峰。对于GE来说,如今挑战的变革之大堪称史无前例。利用网际网路和软件从根本上刷新製造——为了培养30万员工的创业精神,GE甚至修改了企业理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成为破坏者。

GE欲通过改革从根本改变製造业的形态。活用软件提高硬体价值、生产技术革新、加快开发速度是改革的三大支柱。

工业网际网路:用软件激发硬体的潜力

“通过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的软件分析数据,大幅缩减了燃油费。”

义大利航空(Alitalia)主管燃油管理的副总裁AlessandroLoddo欣喜地说道。运营145架飞机、单月执行1.6万个航班的欧洲大型航空公司通过使用GE开发的软件,一年节约了1500万美元的燃油成本。

GE利用的是每架意航飞机上配备的数百个感测器。这些感测器收集引擎的运转情况、温度和耗油量等许多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与飞行计划进行比对,提供效率更好的操控方法。

工业互联

“著陆时,通过调整主翼上襟翼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通过改变下降时的速度,燃效还可以更好”。软件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地给出理想的操控方法。为大幅削减燃油成本做出了贡献。

操控飞机的行家里手原本应该是航空公司。GE作为飞机引擎製造商,提出建议似乎“越权”。在过去,根本无法想像高傲的航空公司会向GE虚心求教。

然而现如今,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接二连三地成为了GE的客户。包括美国的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s)、联合航空(UnitedAirlines)、达美航空(DeltaAirLines)以及中东的阿提哈德航空(EtihadAirways),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AirAsia)在内,总数已经达到了约30家。

废弃的数据是座“金山”

航空公司为何趋之若鹜?这是因为在全球民用飞机引擎市场上掌握逾6成佔有率的GE通过收集全球飞机的飞行数据,累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GE软件副总裁BillRuh介绍说:“在签订长期维护协议时,我们一定会要求加入条款,使GE可以访问飞机上包括引擎以外部分在内的全部数据”。

过去,这些海量数据除了用来检测飞机异常,并没有其他用武之地。而GE却认为“在这些数据中隐藏著‘金山’”。如果利用软件分析全世界飞机的数据,运用得到的知识改善航空公司的效率,将会孕育出巨大的商机。

站在销售飞机引擎的製造商的立场上,这是一次商务模式的大转型。

GE过去一直专注于改进引擎材料、改善燃烧效率等硬体方面的性能提升,以及更换部件、维修等维护服务。但通过结合数据和软件,硬体即便相同,效率也能实现飞跃。GE正在快速普及这种过去无法想像的新模式。

借软件之力激发硬体沉睡的实力,使客户的价值最大化——这正是GE首席执行官(CEO)杰夫·伊梅尔特为之倾注热情的工业网际网路的根本。伊梅尔特强调说:“工业网际网路将为工业设备领域带来革命性衝击。”

虽然平均到1家航空公司,改善燃效的经济效益1年仅为几十亿日元左右,但对于整个行业,估计将会起到显著的效果。按照GE的估算,假设利用软件可以使燃油成本降低1%,那麽,整个航空行业15年将节约成本300亿美元。

航班延迟时GE提供帮助

GE的软件活跃的舞台不只是提高燃效。该公司还在通过源源不断推出帮助航空公司解决课题的软件赢得客户。

发现飞机引擎故障前兆的软件就是一个例子。使用这种软件可以对感测器收集到的飞行中的引擎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故障风险,在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况下提前著手解决。

“机制与防范非法使用信用卡的系统类似。从未在海外刷卡,刷卡金额从未超过5000美元的人如

果在海外高额购物,就会鸣响警报。工业设备的故障预测也採用了相同的理论”。GE与美国埃森哲合资成立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Taleris的比尔·拉达特(音译)这样介绍说。

GE还开发出了在航班延迟和取消时,向航空公司提供帮助的软件。当遇到大雪等恶劣天气时,这种软件将计算出成本最低的飞行路径、燃油补给地和机组配置。

GE的工业网际网路举措并不局限在航空行业。GE把自己拥有的发电涡轮、医疗器械铁路等多样化的产品接入网路并收集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将结果运用到了提高运营效率和优化之中。

向软件领域投资1200亿日元

整合众多工业设备的共通平台是GE开发的软件“Predix”。这款软件相当于美国微软的OS(作业系统)“Windows”的工业设备版。Predix上可以安装面向不同产业的多种应用软件。

2014年10月,GE宣佈将开放Predix,向外部企业提供。开放重要的软件后,竞争对手将可以加以利用,岂不是为敌人“雪中送炭”?面对可能出现的担忧,GE却有著不同的想法。

“通过开放化,如果企业能够跨越障碍,推动工业设备网路化的发展,许多软件企业将会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用软件。能够加快Predix生态系统进化的速度”。Ruh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强化软件开发、磨练资讯分析能力是工业设备製造商生存的唯一道路”。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毫不避讳地说道。

正如伊梅尔特所说的那样,GE正在快速扩大对于软件领域的投资。在位于美国硅谷近郊圣拉蒙市的GE软件开发中心,崭新的办公大楼里随处可见来自周边IT(资讯技术)企业的跳槽者,以及从印度和中国等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软件技术人员和数据科学家。中心开设的3年间,GE聘用了超过1000位技术人员。该公司向软件领域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附加:机器得做到像人一样智能

长久以来,关心中国制造的国人气不得舒,虽为制造大国,但高端制造一直不争气,甚至翻身希望也渺茫。最近,工业4.0被炒得大热,但有人说美、德、日这些老牌强国不带中国玩,中国没有机会参与工业4.0。不过,最近马云说了一句牛气的话,技术不算啥,有钱、有市场就能解决。但互联网大佬的话能用来指点制造业吗?

康鹏举对工业互联网的诠释:GE倡导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不完全相同,工业互联网旨在将所有机器互联,从而实现机器和人的完美融合,实现整个工业系统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12月9日,记者对GE(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电气系统研发技术总监康鹏举博士做了专访,给出了他的答案:“尽管我是搞研发的,我认为技术是核心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市场,有了市场需求,技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问:中国在这方面的机会和困难各是什么?

康鹏举:首先,技术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市场。有了市场需求,技术难关可以一一克服。中国工业体系对工业互联网这种高效的技术是有需求的。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结束,本地企业也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可以帮助本土企业实现升级目标。其次就是要有很好的创新机制,帮助拓展工业互联网的创新空间,让技术能够顺利地输送到市场中发挥相应的效应。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的积累、人才的积累和创新能力都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把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市场驱动,调动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让企业和人才全部参与进来,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可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中国需求的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整合全世界的资源,开发出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问:汽车市场那么大,需求那么强,咱们这么多年也没有赶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康鹏举:汽车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很难跨越式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研发。国内许多汽车企业在零部件及整车领域在全力追赶。中国企业尽管从低端市场入手,但往往从低端做起来后劲更大。比如华为,先占据低端市场,逐步积累到一定的实力后,大胆地投资技术、人才,开发出中高端产品,以低成本的优势进入高端领域竞争。这是中国企业独特的一种创新模式,我称之为渗透式创新。目前一些汽车民企正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问:请预计一下,接下来有哪些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

康鹏举:GE未来做这几样事情:第一,极端环境下作业的机器。如深海采油、采气设备。机器在三千米水下作业可以做到40年免维修。采油/气设备、供电设备、管道、控制系统全部都布放在海底。第二,用于极端环境的超级材料。第三,工业互联网,将所有的机器和人联网并接入云端,让整个产业链、人类社会的效率提高一个档次。第四,绘制大脑,目前我们在做高端的核磁共振,把大脑绘制出来,让生物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把大脑的原理搞清楚,实现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第五,智慧工厂:互联工厂、产业互联、设计虚拟化、智能机器人3D打印广泛应用。第六,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无处不在。

问:看好哪个国家的科技前景?

康鹏举:中国已有相当的技术积累、知识储备,并且已经到了可以迸发的阶段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怎么样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问:你觉得上海可以做些什么?

康鹏举:上海非常开放,基础设施齐全,很多五百强企业都在上海有研发中心,有人才优势、地域优势,与国际接轨,很多东西跟国外同步。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应该是有所作为的。

上海更适合做一些智能设备和大系统的研发。上海积累的人才的能量是极大的,怎么把这些人才整合起来,和国际大公司合作也好,和本土企业合作也好,总之要能够创造一种合作的平台。比如GE在电动汽车领域有多年积累,我们很愿意就这方面的技术跟中国企业合作。GE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也希望和国内企业加强合作。

问:上海要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依据自身条件,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

康鹏举:第一,上海在研发方面有一定的实力。比如上海电气已能制造世界上最大的火电机组。第二,人才层次分布合理,有做基础设施的、信息的、半导体的,有制造大设备、做大系统集成的,非常适合成立科技创新中心。第三,上海集中了大批外企研发中心,具有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需要解决的是怎么通过市场导向建立合作平台,让科学和技术走向市场,快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一个有机的创新生态系统。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