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走进民机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中心

中国商飞C919飞机首架机正在浦东基地部装车间进行全机结构对接

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飞公司),有这样一支奋战在科研战线上的“生力军”,成立五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科研一线发挥着极强的战斗力,它就是2009年12月批准建设的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工程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并正式命名,成为国内航空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敢于有梦】

探索生产、科研紧密对接的创新路

2008年8月,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初期,为提高上飞公司科研能力,满足两大型号研制生产的技术需求,组建“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探索一条“生产”与“科研”紧密对接的技术创新道路。随后,航研所下属工程中心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共建“民用飞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中心”、“民用飞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中心”和“民用飞机先进装配技术中心”。通过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团结了一大批飞机制造领域专家学者,以联合科研模式,迅速壮大了上飞公司科研队伍,提升了科研水平。

按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对公司核心能力建设、预先研究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借助工程中心这一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一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路。

2009年12月以来,工程中心面向航空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复合材料结构制造、轻质合金结构制造、数字化柔性装配和集成化功能测试等4个方面开展商用飞机制造关键共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为型号研制提供了一批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装备,为大飞机重大专项提供了技术支撑。工程中心由上飞公司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采取模拟事业部运行模式,由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宏观决策和技术把关,目前已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02人,流动研究人员100人。

【勇于追梦】

青年科研骨干崭露头角

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在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工程中心职工充分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谁说年轻人吃不了苦,打不了硬仗?”工程中心虽组建不久,但经过多年项目上的“打磨”,已形成了数支战斗力强的核心科研团队和一批技术扎实、积极上进的青年创新人才。

为满足型号研制需求,工程中心复材、装配、制造等科研团队积极承担重任,在复材机翼项目、复材平尾生产、浦东基地生产线设计安装以及各类现场问题处理中发挥作用,展露出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复材机翼IPT团队为确保项目节点,成员与时间抢进度,长期在成都安“家”,保障了各项试验和试验件制造。哈飞平尾IPT团队长期驻守冰城哈尔滨,面对资源短缺和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以“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的决心,确保C919大型客机平尾外伸盒段零件按时交付。装配团队先进生产线相关成员积极融入总装制造IPT团队,率先入驻浦东基地,保障和支持了生产线设备验收安装等工作。

对于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舍小家,为大家”早已是自身职责的一部分,不知“爸爸去哪儿”的复材“德哥”、不懈钻研解决复材制孔问题的“刀具哥”、迅速推进数控喷丸工艺验证试验的“达克刘”等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在团队中率先崭露头角。这些技术扎实,孜孜不倦和无私奉献的青年骨干,组成了科研团队的核心力量,成为上飞公司制造水平提升的基石。

【善于筑梦】

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战斗力

工程中心在攻克飞机制造关键技术的同时,打造了科技人才“高地”,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名校博士、硕士的加盟加快了科研团队的发展速度和战斗力的提升。他们在攻克飞机制造技术难关中展露身手,为制造技术持续创新积蓄了活力。在党支部“灯塔”的指引下,铸就了这支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科研团队,在大飞机事业的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

工程中心主任姜丽萍多次坐镇科研一线,靠前指挥,鼓励青年职工在大飞机研制道路上义无反顾、意志坚定、恪守己任;常务副主任陈磊带领装配团队突破了数字化柔性装配领域一个又一个难关,为高端装备自主配套打下了坚实基础;副总工程师刘卫平作为大型客机关键制造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放弃了留在国外的高薪待遇,为提高上飞公司复材研制能力作出贡献。

一大批优秀技术带头人的涌现,也为型号研制不断注入了活力。飞机制造工艺的“老法师”蒋红宇积极开展调研交流,形成多项技术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及大客生产线的启动等打下了基础。朱瑞鑫、方伟、陈萍、晏冬秀等分别带领着各自团队开展关键制造技术攻关和预先研究,在先进装备、复材制造、工艺规范、集成测试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成功圆梦】

将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工程中心为服务大飞机重大专项而生,通过技术研发,突破了复合材料多梁盒段整体共固化、自动化装配、总装集成测试等一批瓶颈技术,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支撑了型号发展。

水平尾翼是C919大型客机最大的复合材料部段之一,是公司发展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里程牌,它见证了公司复材技术从零起步迈向一个巅峰的历史,也是后续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应用的“试金石”。工程中心通过自主创新,艰苦攻关,攻克了自动铺带、热隔膜成型等先进工艺,完整地走完了工艺研究、试验件制造检测、1:1模具及零件制造等研制过程,顺利完成了水平尾翼铁鸟件、首架机本体件制造,取得了重大成功。复材平尾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公司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水平,相关技术能力走到了国内同行前列。

为满足现代民机高质量、高效率装配,柔性化、低成本生产,公司开展了5条先进装配生产线的联合设计、研制等工作。工程中心在中央翼装配、中机身装配、水平尾翼装配、全机对接生产线的建设中,从最初的方案设计、设计评审,到后期生产线现场安装调试及首架装配阶段始终发挥着技术的牵引作用。先进装配生产线的建立,实现了生产线技术从手动到半自动化的跨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用装备是工程中心技术成果转化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攻克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工程中心已经自主或联合研制了中机身机翼自动对接等多台专业装备,并初步得到应用验证。其中,自主研制中机身机翼自动对接系统应用于ARJ21飞机批产,使得对接效率提高50%;电缆完整性自动测试系统,使得测试效率提高30%。另外,自主移栽系统、自动铺带机、自动化制孔系统等装备已完成设备性能验证,双光束激光焊接平台、全机自动对接系统、机器人自动喷涂系统等正在全力研制。

在预先研究方面,工程中心立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课题78项,包括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在内的重大项目20多项。5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基于模型定义的民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等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同时,为实现相关装备的国产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首过去,工程中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不平凡的5年,队伍跨越式成长。展望未来,工程中心将对标波音的“鬼怪工程部”和洛克希德·马丁的“臭鼬工厂”等创新实体,打造民机制造技术的“创新中心”。

关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培训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行业或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运用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势,积极开展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