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王瑞祥在2014年全国机械工业省(区、市)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由中机联主办,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全国机械工业(区、市)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10月27-29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机械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办、协会负责人,天津市机械企业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出席大会并讲话,现国际金属加工网全文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同志们:

今年全国省(区、市)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总结交流工作,研究分析形势, 听取意见建议,明确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和举措, 为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和“十三五”起步奠定基础。下面我报告三方面情况。

一、今年以来行业经济运行和转型升级的进展情况

(一)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简要概况

今年以来,机械工业积极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取得了经济总量增速趋稳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变化的较好成效。1-9月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0.8%,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1-8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高于全国同期增速2.8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351亿元,同比增长16.17%,高于全国增速6.13个百分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69亿美元,同比增长8.98%,其中进口2135亿美元,出口2643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5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4.9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1%。

同时,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传统产品结构优化加快,1-8月,金切机床产量数控化率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0.8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1-9月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果,±800KV直流电换流变压器、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控制设备等自主设计与制造,工业用国产DCS控制系统国产市场占有率继续上升;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增强,延伸产业链、发展生产服务业,引入先进经营理念、探索形成新的运作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等,出现向好势头。

(二)各地推进转型升级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行业协会(行办)及控股集团公司,按照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发挥优势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促进行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围绕稳增长的第一要务,各省市加强了行业经济动态调研、信息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并注重关注企业动态需求,提出建议意见。江苏省机械协会积极组织行业改革发展动态的调查研究,及时统计监测分析行业运行态势,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利用各种信息宣传媒体,发布信息,开展预测预警,为引导行业开展服务。今年以来,省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出口交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在全国同行业位居第一。山东省机械协会由领导带队分赴有关市和企业调研,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应用新技术与开发新产品状况、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亟待政府扶持的项目,积极提出政策建议,争取项目支持,有力促进了省机械工业平稳健康发展,1-8月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高于行业增速、总量继续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结合本省实际,建立了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团队专家委员会与机械、汽车等产业研究团队,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当好参谋助手。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交流和业务对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1-8月贵州机械工业实现了近37%的快速增长。

总体看,1-8月在全国31个省市地区中,有28个省市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有13个省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24个省市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其中11个省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有重庆、山西、辽宁、四川、贵州等省市,同比增幅超过30%。各地全力稳增长的积极努力,为机械工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中机联四届一次会员会及劳模表彰大会之后,各地都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并认真结合各地实际进行了贯彻落实。天津市机械协会根据滨海新区等规划部署,组织了天津机械工业及重点子行业整体发展与细分市场的广泛调研,开展了促进再制造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深度调研,提出了市机械工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得到了政府部门及专家的认可。京城机电控股公司通过“十二五”中期评估,加强产业聚焦。确定了集中发展数控机床、环保与气体储运装备、液压系统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定位,并制定了各板块落实的具体路径和举措。河北省机械协会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主动到京津地区相关行业进行调研,结合省实际提出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以及创新驱动着力点选择等六条建议。并发起建立了“中关村京津冀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联盟”等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广东省机械协会通过《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宣传协会关于“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的报道,为行业转型升级造势,引起了社会关注,并引来了多家风投公司的合作意向。广州市机电协会根据本地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态势,积极配合省市政府,与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机构联动,先后举办了机器人开发应用、机器换人应用等高端论坛和专项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新疆机电行办根据地域特点,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作用,吸引一批大型优质企业进驻,基本形成了以乌昌地区为中心、连接两个产业带、六大集群、七大重点产业的良好布局。江苏省机械协会大力加强本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制造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以及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新产品产业化,仅今年以来,就对70余家企业的首台套新产品组织了认证鉴定,组织推荐了46个项目申报行业科学技术奖,100多个项目参评省行业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机械联合会积极指导和推荐企业申请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工作,今年以来推荐了近20个企业参与申报省市组织的首台套产品评定奖励。

同时,四川省机械协会协助政府部门,通过抓创新驱动、特色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态转变和产学研合作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电设备、N20系列发动机等多个项目启动实施。山东省机械协会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编制了“省机械工业(2013-2015)转型升级计划”,已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云南省机械协会积极协助推进管理模式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了云南CY集团、云内动力等多家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实际效果,昆明机床厂的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研制,跨入了国内外先进行列。

三是构建平台体系,主动服务会员企业。近年来,各地行业组织注重了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关注硬实力增强,也越来越关注软实力提升。福建省机械联合会构建了“福建省装备制造技术成果项目对接平台”、“虚拟研究院”装备制造业分院,广泛收集省内外、台港澳、国际间技术成果项目和本省企业需求项目,在网上对接、线下签约,有效推进了企业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浙江省机械联合会通过创办的省科技进步奖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4年来,已评审省科技奖268项,推荐16项新产品及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获得政府支持。山西省机械联合会建立了省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指标监控平台,对全省42户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协助政府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产销指导和及时服务。广东、河北、浙江省及广州市等机械协会,通过组建产学研用产业联盟、开展技术合作的“点对点”对接、举办高层学术论坛和技术学术年会等活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陕西、江苏、无锡等省市行业组织,积极打造参与产品展览、贸易洽谈、闲置资产交易等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天津与河北、无锡等行业协会,通过开展两地企业交流活动,促进一体化发展。

同时,广西机械联合会针对本区技能人才现状,成立了广西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会,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分中心,提出5年培养8万紧缺技能型人才计划,打造了“广西八桂职教网”,并通过这些平台开展校企人才需求对接会、论坛等活动。山东、浙江、福建等省机械协会,分别通过组建行业教育培训集团、开展省职业技能竞赛、首席技师评选、“金蓝领”和基层管理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等多种活动,促进了本地职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培育软实力。

四是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各地行业组织注重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取得积极成效。福建省机械联合会转变观念,主动定位,面向全省机械大行业开展服务。同时,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努力改善专职人员待遇,注意吸纳专业人才,保持了结构较合理和20人左右规模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机械联合会按照省工信委“三项整治”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抓落实,将人员、财务与资产管理作为整治重点,着重在解决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协会自身建设。天津市机械协会重视和加强企业联络员队伍建设,建立了管理制度,开展了业务培训,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确保了协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广州市机电协会加强与会员及公共服务机构的联动,既注意做好个性化的服务也注意面上的服务,在政策传递、科技创新、中级职称及技能等级评定、经贸合作、行业培训等方面深化服务,增强了协会的活力与凝聚力。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但注重从基础工作入手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了财务制度、完善了会员档案等内部管理,注意在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及服务方向等方面多动脑筋,推动了工作开展。河北省机械协会按照理事会工作部署,努力提高秘书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走基层进企业,开展调研和现场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浙江省机械联合会等还被评为5A级协会。

近期,山西省机电行办、联合会适应改革新形势,实行了省联合会与7个分行业协会合署办公,并分口设置了职能部门,修改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陕西省机械联合会自觉改变了与行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工作模式,在人员结构、经费来源方面有了很大改变,并注意加强了与政府部门和省兄弟协会的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上从四个方面,简要梳理了各地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与推进转型升级所做的工作情况,但仅是一小部分,远不能涵盖全部。会上,我们向大家提供了19个单位的资料汇编,还将组织交流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沟通信息,提供经验,学习借鉴,共促发展。

(三)今年以来中机联开展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中机联围绕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在“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点工作中,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向地方的各会员单位和行业组织做一汇报。

一是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今年以来,针对外部形势,中机联通过组织召开行业经济形势专题会商会、重点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行业经济形势与机械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发布会等途径,研究、分析、通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提出措施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先后参加了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等30多次,提出政策建议20多条。

同时,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工作, 提出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六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等意见,组织开展了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修订、清洁生产案例编写及能效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维护产业安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参与和协助制定了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免税政策;反映的特高压输变电、核电和工程机械“走出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关于调整进口机电产品税收政策、鼓励中国企业使用国产设备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现正在按照领导批示执行落实。

继续发挥专业专家优势,承担了“信息时代制造业创新能力构建及培育”和“建设国家工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国家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协助组织实施了长输管线西三线中段约30台 /套的电驱压缩机国产化任务,积极为国家核电重大专项所用三大泵组的自主化研制、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中国产设备供货招投标等,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坚持在推进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发挥优势作用。今年初,中机联顺利进行了换届选举,并与人社部隆重对行业劳模进行了表彰。会议部署了新一届理事会和2014年工作,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7月份,按照工作安排,组织行业7家协会和事业单位,召开了“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并印发了《机械工业强化管理推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的工作要求。8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国机械工业文化建设暨机械政研会30年成果展示会”,回顾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体会,研究分析形势,宣传表彰先进,并印发了《机械工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要求。9月份,与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了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及现状,交流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印发了《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助推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今天,召开了省区市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总结梳理各地推进转型升级的工作情况,分析形势,找出不足,提出思路,明确任务,为推进“十二五”规划落实凝聚力量。

同时,针对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重点工作,相继组织召开了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会、机器人产业联盟三次会员大会以及科技、质量、标准、统计信息等多个专业性会议。为谋划新一轮发展, 已着手开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前期研究,开展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政策调研,开展了近20个行业软课题研究,有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坚持在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开拓。科技工作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等项目研究,组织召开了“绿色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今年,新批准验收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0家。截至目前,共建立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18家,已验收挂牌运行的达142家。组织开展了“杰出工程师奖”候选人评审工作,择优推荐上报候选人25名。组织了行业科技科学技术奖评审,共收到申报项目700多项。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组织行业科技成果与新产品鉴定228项。标准工作目前已完成283项国家标准、752项行业标准的报批审核工作。新成立了1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完成了19个总会、32个分会换届和17个总会、17个分会委员的调整工作。组织290个专业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了机械工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质量工作组织召开了行业品牌建设推进会,梳理工作情况,启动了2014年工作安排,初步形成了工作制度化。安排了23家检验机构的复评审和监督评审,对8类产品的许可证检验机构进行了复审工作,审查上报了5类产品131批431企业生产许可证资料及58批72家不合格生产许可证资料。举办了5期压力管道设计人员培训班。对50家单位压力容器设计资质进行了审查。行业人才工作整合了行业培训工作与行业教育资源,成立了教育培训部,与教育发展中心合署办公。组建了人才培养行业联盟,完成了政府委托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开展了行业技能竞赛和工人科技奖评审等工作,拓展了行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领域和渠道。

四是坚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做好服务。为加大“走出去”力度,中机联积极开展国外投资项目、投资市场、投资环境、风险评估等研究,努力搭建政策咨询、拓展新业务工作平台。通过互访、展会及活动等方式,加强了与德、意、墨、加、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在连续多年开展两岸产业合作交流的基础上,10月下旬,举行了2014年交流活动。通过“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平台,积极开展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韩国机器人协会、台湾智慧自动化等相关组织的联系联络。同时,积极扩大展会规模效益。今年中机联主办和参与主办的展会13个,其中海峡西岸汽博会、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及论坛水平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深入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中韩自贸区协议涉及机械产品的关税减让等政策建议,组织召开了机械高端产品国产化遭遇境外竞争对手打压案例座谈会、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问题研讨班,参加了关于WTO对华第五次贸易政策审议等工作会议, 组织专家就我国煤层气开发用压裂设备免税问题进行了论证,组织召开了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合作论坛,出席了中美欧投资协定谈判负面清单建议方案等会议,为促进行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五是坚持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改革创新。中机联始终牢记办会宗旨,坚持科学民主的办会原则,不断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实现以章程为核心的规范有效运行。3月份,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完善了分支机构管理等规章制度;按照管理提升活动整改要求,继续完成7个方面29项整改措施及36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按照党委工作安排,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组织召开了中机联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对系统党建、纪检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同时,积极做好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深入推进思维观念转变,做好思想准备。召开了驻会领导务虚会、会长会,进行了充分学习和专题讨论;在总部办公会、职工大会进行宣传讲解,统一思想,稳定人心,强化改革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使职工对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协会的生存发展根本要取决于自身的服务力与影响力,只有靠自身发展,才能办成百年老店,形成了共识。同时要求大家,在体制未做调整之前,要保持思想不散、阵脚不乱、工作不断,并密切关注改革动向,积极争取主动。主动顺应改革大势,做好工作思路布局调整。针对改革后管理体制的变化,继续强化了与系统各单位“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合力发展的工作体系格局,连续开展的多次较大的会议和活动,都是中机联牵头、相关协(学)会、事业单位及企业等共同参与、联合举办,取得很好效果。主动调整了内部机构,将人才培训工作与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了人员、业务资源整合,实行合署办公;在内部机构职能调整、人员的使用和安排上,提前做了预案。积极参与改革,反映协会利益诉求。中机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了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方案制定、重要政策的研究讨论、参与并配合了中组部、发改委、民政部、国管局等多部门的调研。特别是牵头组织了国资委直管协会负责人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对策,并以直管协会会长联名的形式,直接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了意见诉求,一些实质性的意见被采纳,对行业协会的整体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会正在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协会发展目标,修订完善新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力争进一步科学定位,针对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不适应、不可持续的潜在隐忧,努力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

以上中机联与各地推进转型升级的基本情况和成效,是行业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应看到,我们在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中,仍存在工作力度还不够深不够广,工作成效还不够大不够实,创新成果还不够快不够多等不足,特别是对存在主要矛盾问题的解决,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缺乏协同攻克的合力和机制,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强化和改进。

二、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机械工业保持了稳定运行的发展态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我们已切身感到,转型升级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行业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实现全年乃至“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道路并不平坦,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所好转,但结构性矛盾和地缘政治因素等可能影响复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美国经济二季度以来内需增长动力逐渐增强,欧洲经济当前仍面临经济增长动力疲弱、通缩预期以及信贷紧缩等问题,日本经济在二季度下降后可能在震荡中缓慢增长,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年初金融动荡后逐步回稳;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强化,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国内看,尽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囿于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相互传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有待完善,目前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偏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特别是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十多年来的最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并且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直接影响明后两年的投资和经济增长。从行业看,行业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传统增长点仍处于调整之中,新的增长点正在孕育,新旧增长点转换青黄不接;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难以有效推进,阻碍了具有竞争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做优做强;高端装备和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受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以及技术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短期内还难以形成传统引擎的拉动力。整体来看,机械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转型升级是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而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是成败的关键。美国奥巴马政府将重振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到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不希望能够带来巨大就业的技术进步出自德国、中国或日本,并在公布的《2014财年预算案》中,称将投入29亿美元用于先进制造研发,支持创新制造工艺、先进工业材料和机器人技术,将美打造成制造业“磁石”;欧盟将启动“火花”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用于研发民用机器人,这个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项目,涉及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医疗、交通运输、安全等各个领域,为增强欧洲工业竞争力插上新翅膀,以确保欧洲大陆在全球领先的地位。预示着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技术高地,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颠覆性技术将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传统优势。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项目,该项目被认为是继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将颠覆制造业当今享有的价格竞争力传统优势。在日本横滨的丰田元町工厂,大约760台机器人取代了96%的工人,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已失去竞争优势。此外,机器人制造所需的人力是高度熟练的机械和软件工程师,相对来讲发达经济体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3D打印技术允许按需生产,可在本地或靠近最终用户生产大量产品,也会通过消除运输成本和减少库存冲抵较高的单位生产成本。这两项技术将为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影响,规模经济要求的大规模制造批量生产转向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生产。美国发布的《制造业成本比较》报告指出,2012年美制造业每小时工资成本为35。67美元,低于德国、加拿大和法国。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断提升,而劳动生产率却仅是发达国家的1/10——1/7,其研究报告称,到2015年许多产品在美国生产会比在中国生产成本更低。同时,国际资本为博得制造业发展红利,将更多地流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三是“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压力有增无减。长期以来机械工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形成的许多产能基本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需要,现阶段仅靠国内市场容纳和消化这些并不落后的产能已不现实。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出口国,如今在贸易政策上,美国一方面改革出口管制政策,积极为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国内制造业。2020年前,美从中国进口产品中的10%-30%将由美生产,力求在2015年实现美货物“出口倍增”计划,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国地位。此外,由于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缺乏话语权,也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机械工业已经是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国外已对我机械工业发起44起贸易救济调查。另外,部分跨国公司滥用支配地位,针对我机械工业集中财力和人力研制成功的高端新产品,通过采用垄断价格恶意打压我高端产品国产化。培育机械工业新优势与拓展海外市场困难加大。

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意识到,在“十二五”冲刺阶段,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将日趋加剧,市场疲软形成倒逼机制也将日益强化。从今年1-8月的趋势看,机械企业订单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87个百分点;机械产品累计价格指数已连续32个月低于100%,57%的重点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企业应收账款依然居高不下,并呈现逐月上升之势。对此能否形成常态化的局面难以定论,但如市场需求疲软与产能结构性的突出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这种窘境在短期内亦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变。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警觉和足够重视,既要审时度势正视现实,也要提振信心主动出击,着力在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中,潜心研究破解之道,积极推进产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下一阶段行业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要求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明年将进入“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起步的关键阶段。引导行业深化改革,顺利推进转型升级,如期实现规划目标,为新一轮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今年底和下阶段行业工作的重点和要求,我先点点题,提出一个初步建议,希望大家集思广益,补充完善。

一是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凝聚行业共识。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形成行业共识,聚集行业力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组织都要把学习放在首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营造学习氛围,制定学习制度,改善学习条件,落实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成果,促进学习习惯养成。要努力结合形势教育和行业企业实际,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加强科技新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理论与科学素养。要注重结合生产与职工思想实际,加强系统及针对性学习和思想心理疏导,通过专题或集中培训等形式,为职工解疑释惑,为稳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要注重通过学习培育行业意识、行业精神,使建设机械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大道理,通俗易懂、入耳入脑,促进树立大局观和职业光荣感责任感,并潜移默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凝聚为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要坚持领导带头学,带头用,并积极推动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学以致用,以此促进职工岗位技能等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全员的学习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二是要继续全力引导行业稳增长保全局。稳增长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推进,关乎行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进程,要继续把稳增长作为行业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但部分行业、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行业持续低迷。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行业稳增长任务目标的如期完成,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全局,也关系明年以至“十三五”的开局,意义重大。全行业要提振信心,充分看到宏观、中观及微观存在的有利因素,深刻认识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走势,保持头脑清醒,阵脚不乱。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即使是顺势,也要看到稳中存忧、稳中有险,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要继续发挥行业组织经济运行统计分析会商等优势,重点针对影响最突出的市场疲软、成本上升、价格低位、产能过剩等问题,搞好调研,研究举措,改进工作;要继续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困难诉求,运用行业信息工作渠道,提出政策建议,争取政府部门更多支持;要继续为基层提供及时信息服务,提出行业主张,团结引领行业,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贡献。

三是要持续推进行业“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要继续坚持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组织行业力量加快推进。中机联牵头组织开展的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兴文化以及科技、质量、两化融合、品牌建设、现代制造服务业等系列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重点是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要组织力量认真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进行总结梳理和对标,找出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今天,我们对各地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简要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下步的工作要求。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的主张和工作真正落地,产生实际效果。我想,既然花气力制定了规划和工作思路,我们就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推进落实,坚持数年必有所成。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要研究提出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包括总体要求,并组织各行业、各地提出分门别类的相关要求、业务工作方面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阶段性目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尽力形成目标体系,纳入“十三五”规划。还要遵循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各行业、各地有自己不同的情况,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了解动态,分类施策。要认真对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加大抓落实的工作力度,加强检查督促,力求完成任务。要持续推进高端突破、基础做强;着力针对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品牌战略、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拿出确有成效的推进路径和工作举措,循序渐进;着力在强管理、兴文化、重人才等工作推进的基础上,按照各个指导意见,谋划好持续创新的工作项目和实现形式,加快提升软实力。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对策措施。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将行业的项目纳入国家的重点项目之中,争取国家和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购买服务。要继续加强上下联动,合力把专业咨询服务、品牌战略推进、行业人才培养等已有的服务项目,做好做优,并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全面做好“十二五”冲刺和收官工作,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多做贡献。

四是要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二五”时期,我们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相关发展规划的制定,努力将行业主张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如汽车、内燃机、三基工作等规划,都是以政府名义下发。同时,我们组织力量共制定了38个总体和专业专题规划,凝聚了行业共识,使行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有了遵循,规划的作用不可低估。这也成为了行业协会发挥优势、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了服务品牌。

中机联从去年起,就开始酝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筹备工作,并指派了老专家蔡惟慈同志重点负责。今年9月10日,组织召开了 “十三五”机械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会议就编制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工信部有关司局、中机联系统20多个专业协会负责人和中机联有关同志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编制规划的基本思路、组织架构、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时间进度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初步意见。有关具体情况,会上将进行详细介绍。我只是强调,这是一件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大计,必须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群策群力做好。编制过程中,要与国家编制的规划纲要搞好衔接,要注意与总结“十二五”结合起来,要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要注意紧张有序,按照时间进度,争取如期完成。

各地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积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参与或自主制定,努力在地方整体规划中,体现企业诉求,纳入行业主张,并在执行规划中积极作为。目前,我们了解到,一些省市已经开始介入或着手启动了新规划筹备工作,希望大家继续予以高度重视,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并能积极促进本地企业,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共同把这项关乎行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办好,为行业及企业发展和协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五是要努力实现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平稳转型。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张高丽副总理提出的“平稳启动、保障在先、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即将启动。基本取向是: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五脱钩”,即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外事等与政府机构分离,理顺规范各种职能、资产、指导、管理、服务关系,促进协会商会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原则,走自主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必将对协会的工作体制机制带来重大变化。中机联既要做好自身的改革工作,还要带领系统各协会,引导各地行业组织,共同顺利实施改革,实现平稳转型,这是中机联当前和下阶段必须要做好的一件大事。

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首先要端正态度。从政治态度上,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理性思维上,主动适应改革、参与改革,深刻认识改革是协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回归本质、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工作举措上,要稳定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工作,不要乱了阵脚。要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扎实实施改革,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改革的宗旨目标。其次要搞好调研。充分了解“五脱钩”对协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引发的各种想法,对带给协会的影响变化心中有数。如现有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将改为直接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党建、外事等事务将进行属地化管理,需要重新理顺对口工作关系;委托代管管理关系将进行调整,事业单位继续推进改革,并原则按照业务性质重新归属;资产财务分离、人事分离,需要厘清产权关系、人员隶属关系,保护好协会资产,稳定好人员队伍,保持协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职能分离将带来政府职能的转移变化,需要密切关注,积极争取承接,拓展服务领域,这些都需要调研以做好功课。第三要制定预案。要积极争取主动,未雨绸缪,做好改革预案。最重要的是要理清改革的大思路。改革的宗旨是促进协会和行业发展,是推进协会组织按市场化规律办事,走上内生增长、自主发展的职业化道路。这使我们更坚定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自立、自养、自主、自强的办会理念。同时,实行“五脱钩”后协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但机械行业是大行业、是一个整体的现实不会变,多年形成的条块结合、综合与专业配套等良好的工作体系不会变,协会与相关单位多年行之有效的服务业务和工作平台不会变。而且越是深化改革,强调自主发展,越是要联合团结凝聚成一股劲,决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使完整的行业形态受到冲击。对这一点大家要坚定不移,要按照大局观大思路制定改革的预案。要借改革之机,努力完善协会组织,探索建立新型的工作关系和工作体系,坚持以行业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和业务平台,共同为行业发展服务。第四要积极作为。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投入改革。对涉及人员和资产财务等保障性政策,要务求稳妥,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最好的效果。要密切关注政府职能转变动向,主动加强业务职能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要按照大行业、大格局,确定系统及行业工作体系格局与内部机构职能设置、人力资源调配和各相应政策修订。同时,积极反映利益诉求,争取政策支持。当前,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不变应万变,稳定好已有的良好基础,争取变压力为动力,实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目的。有关协会改革的动向,我们会随时向大家通报。

关于明年行业和中机联的工作整体思路和安排,还需要细化,并将在明年初召开的四届二次会员大会上进行部署,还请各位代表在下午的讨论中各抒己见。

同志们,再过几天就将进入11月了,又到了岁末年初的关键时刻。面对着新的形势与挑战,肩负着深化改革与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共同为实现机械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内容详看:国际金属加工网回顾2014 展望2015新年特刊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