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黄岩这片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黄岩人民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创新敢为,创造了黄岩作为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国家火炬计划塑料模具产业基地、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的各种美誉。在这方炙手可热的沃土上,始建于1992年的黄岩经济开发区已走过22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开启黄岩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不断铸造新的繁荣与辉煌。
20多年来,黄岩经济开发区以“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为建设定位,走上一条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道路。开发区依托区位发展优势筑巢引凤,形成了产业门类丰富,区块特色明显的10多个工业区块,成为黄岩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发区至今已入驻企业814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园区内,机械制造、医药、塑料模具、罐头食品、工艺礼品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行业配套齐全、产业特点明显、产业链完整、研发能力强、发展优势突出。此外,开发区积极完善配套服务,为入园企业及涉园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积极跟进园区内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工业新城与城市新区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拓展用地空间,壮大工业经济发展
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摇篮之一,黄岩有着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1992年,黄岩经济开发区获准建立。两年后,黄岩经济开发区跻身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多年的建设发展,黄岩经济开发区的战线从东到西,从北至南,在黄岩工业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辉煌。如今,黄岩经济开发区共涉及6个乡镇街道、57个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4.9亿元(不包括土地出让政府提留部分),征用土地2.8万亩。
2002年之前,黄岩经济开发区将要主战场放在东区,地域范围涉及东城和江口两个街道,相继完成了东区综合投资区和江口医化园区的开发建设,并开始筹划新的区块建设。2002年8月,西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开发区正式将“战场”转移到了西区。
当时,西工业园区建设涉及北城、新前、澄江三个街道,开发面积达6.71平方公里。之后的几年,开发区采取东、西区开发同时推进的方式,启动新前城市新区、东区中小园区、食品园区三期以及新来桥工业区块。2006年,开发区为解决156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重点开发了澄江石柜岙与高桥联丰螺屿低山缓坡地带工业区块。2007年,西区启动区块基本建成,开发区启动西区西拓工程,首期启动293亩的用地开发。同期,东区轻化投资区改造整合工作开始重启,将搬迁6个村的3000多户的村民。
此时的黄岩经济开发区犹如平衡木,一头担着东区的3000多户涉拆户,一头担着西区的几百家企业,两头都重。虽然如此,开发的脚步没有停歇。2008年,开发区将目光放在了发展模具产业上。位于西区西拓范围内的658亩的模具新城一期区块正式启动开发,引进企业14家。2010年,启动澄江二期工业区块。2011年,258亩的模具新城二期区块启动,与一期区块共同打造黄岩模具产业发展大平台。
这是一部黄岩工业经济的发展史,在这部发展史上,西工业园区和模具新城宛如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开发区的版图上。
西工业园区位于黄岩城区西面,以发展塑料模具、机械制造、纺织服饰、工艺礼品、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整车与汽摩配件等行业为主,重点发展黄岩最具优势的塑料模具行业。区块入园企业达307家,包括双鸽医械、王野动力、新大洋集团、本州车业、广天变压器、市下喷雾器、新亚家庭用品等多家黄岩百强企业,建成后已成为带动黄岩整个区域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西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发区确定了模具新城开发战略,在西区西拓范围内规划建设模具新城,远景规划面积2300多亩,以分期推进的方式,不断引进黄岩的模具行业龙头企业成长性好的重点企业。自2008年开发至今,模具新城已形成近千亩的开发规模,14家一期入园企业全部建成,每年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7亿多元,光上交的税收就达2亿多元。2013年,二期区块的4家企业全面进入厂房主体建设。2014年,开发区启动模具新城三期开发。这一区域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开发区除了不断拓展新区块开发外,还在盘活闲置用地方面作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初,开发区范围内尚有供而未用的企业用地2776亩,涉及8个区块194家企业。面对紧张的用地指标和抱着等待观望心理的企业主这两个矛盾,如何让“死地”活起来,让“闲地”重焕生机,让工业用地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开发区一直在思考和破解的问题。开发区为入园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开工建设。至2014年一季度,在194家原本“闲置”的入园企业中,134家已开工建设,企业开工建设面积近2270亩,有40家企业因暂时不具备开工条件,用地盘活率达81%。仅澄江石柜岙和高桥联丰螺屿这两个工业区块,在72家入园企业中,2012年年初仅2家企业开工建设,至目前已有46家企业开工,企业开工率从2012年初的0.02%激增到目前的63.8%,足以说明开发区盘活闲置工业用地的成绩。
随着园区的发展,它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2013年,园区规模上企业实现亩均产值395万元,亩均税收19.3万元,出口总值11.79亿美元,工业总产值238.73亿元,税收收入11.67亿元,总销售收入229亿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