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表示,船用耐蚀钢的研制和应用,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内钢铁、造船、航运等行业建立跨行业“产、学、研、检、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日前,中外运长航吴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大庆435”号油船改装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基于IMO(国际海事组织)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进入到实船应用阶段。
船用耐蚀钢的研发,不仅关系到船舶行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我国船舶行业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均有很大的影响。
据该项目牵头单位中船集团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有关决议,采用耐蚀钢建造货油舱是唯一可替代涂层保护的技术方案,该规定已于今年1月起正式生效。
目前,货油舱用钢量每年为200万吨左右,占油船用钢总量的30%-45%。一旦船用耐蚀钢的优越性完全体现出来,未来该钢种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拓展到压载舱等领域。
然而,船用耐蚀钢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基本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如果不能对船用耐蚀钢进行国产化,会给船企承接大型油船订单带来不利影响,并在这一战略性关键技术上依附于日本钢铁企业,这将大大削弱国内船企自主创新能力,在船板采购、维护上长期受制于人。
为尽快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启动了“基于IMO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重大科研项目。随后,多家钢铁企业相继试生产出多种规格的船用耐蚀钢,其中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船用耐蚀钢率先提交船级社认证。
经检验分析,国产船用耐蚀钢的技术性能可满足IMO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规范要求,而成本增加幅度不高于20%。同时,与国产船用耐蚀钢相配套的焊接材料、型材、管材等研制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可见,我国钢企已经掌握了船用耐蚀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并将进入批量生产供货阶段。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表示,船用耐蚀钢的研制和应用,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内钢铁、造船、航运等行业建立跨行业“产、学、研、检、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据了解,“大庆435”号油船设计载重量为3.8万吨,此次改装技术方案由中船集团第七○八研究所制订,经中国船级社审定,将采用由鞍钢公司提供的1100吨船用耐蚀钢对货油舱内底板、上甲板进行改装。同时,将进行耐蚀钢与常规船板的对比使用试验,为后续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实船数据和工程管理经验。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