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点,面对政府政策的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争先规划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前进入产业化攻坚阶段。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不足1万辆,2012年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万辆达到12552辆,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3万余辆。显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未进入市场形成产业化格局,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催生新的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但是新能源汽车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始终就没有摆脱过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困境。虽说新能源汽车的困境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技术能力、配套设施、产业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不足,但要真正有所改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研究院-电机系统部主管工程师 王丁才
《金属加工》记者:您心目中的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样子?
汽车,是技术和创新最佳的展示平台,涉及领域广泛,技术门类众多,是人类知识与科学、艺术的完美融合体。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未来这种改变仍将继续。未来的汽车,目标是摆脱对石化资源的依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理应在满足现有常规车的动力性外,成为集卓越的经济性、低排放、无污染、续航里程远等优点的新型车辆。
《金属加工》记者:您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瓶颈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受蓄电池技术影响,续驶里程无法满足出行需要,令顾客产生抱怨;
第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充电或换电设施未普及,充电时间较长等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较为不利;
第三、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与节省的燃油费用相比,回收的收益周期较长,不具有竞争优势。
《金属加工》记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首先,在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发展电动汽车,是应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汽车产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型的最佳选择。
第二、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多能源控制系统等方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开发能力。
第三、完善电动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通过政府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第四、大力实施汽车产业转型,积极开发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加快电动汽车发展,加速车用动力系统向电气化“转型”,以满足当前节能和排放法规不断升级的需要。
《金属加工》记者:从制造的角度谈谈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未来技术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突破电池技术,作为动力源,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电池能与石油相提并论,动力电池已成为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大量推广的前提;
第二、受续驶历程的影响,纯电动汽车向超微型发展,这种汽车降低了对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要求,充电简单快捷,适合城区内小范围使用;
第三、混合动力汽车既发挥了现有内燃机技术优势,又尽可能发挥电机驱动零排放的优势,成为内燃机汽车向纯电动车的过渡产品;
第四、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竞争的焦点。燃料电池在成本和整体性能上,特别是续驶里程和补充燃料时间上明显优于其他电池的电动汽车。且燃料电池所用燃料来源广泛、又可再生,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标准。
第五、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
另外、政府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同时加大示范运行范围和力度,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准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