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雾霾的肆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能源产业要实现节能减排,首先对能源装备节能增效提出了要求。能源装备产业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和形势,能源装备产业正按照有关政策规划的要求和引导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能源的那些事。——编者按
未来五年光伏需求量将大幅提高
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领先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的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等,欧洲地区的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以及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可以预测,未来五年这些国家终端市场的光伏需求量将占全球80%以上。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国家项目储备总量已达到近95GW,其中50MW以上的大型电站项目占68%,虽然这些大型项目的数量不到500个。该机构分析师克里斯表示,虽然太阳能电站项目储备中大部分为50MW以上的大型项目,但由于5MW以下规模项目更容易获得批准,而且完工时间短,因此更受供应商和开发商的青睐。 中国、日本、美国预计在未来五年提高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目前这三个国家有超过3600个250kW以上的项目储备,总规模约65GW。该机构预测,2014年这三个国家将建成24GW的商业和公共事业电站。
先进机床设备是风电产业升级根本保障
如果说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突破,或多或少依赖于机床的先进性与精准性,那么风电产业发展助力国内机床产业技术升级。有关专家认为,随着风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机床的需求必会有质和量的双重提升,也将促进中国机床行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
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促使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水平快速提升,也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需要大量的精密、大型数控机床等专用加工设备。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突破,或多或少依赖于机床的先进性与精准性。可以说,先进的装备制造工艺尤其是先进的机床设备则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
当前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四大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对南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四大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具体的转型升级路径上,他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应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融合制造、超常态制造为落脚点。如服务型制造,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
重大装备产业化困境趋解
通过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带动国产化的体制和政、产、学、研、用长效协调机制,近年来我国重大能源装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多领域高端技术装备实现“首台套”突破。现阶段,如何实现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广日益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关注。
熟悉机械行业的专家透露,从2013年的整体形势来看,已批准或正在建设的能源工程项目中,重大技术装备(或关键零部件)从国外进口的情况仍不在少数。业内专家分析称,由于重大装备在研制阶段是集合了多方面的力量参与,研制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而进入市场化阶段后,由于政府、行业协会减少干预和协调,产品在市场化竞争中,由于设备稳定性、基础零部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这些都成为用户频频质疑的撒手锏。由此,我国重大能源装备产业化推广的尴尬情形便跃然纸上。
对此,业内也极力呼吁,重大能源装备在产业化阶段仍需多方面给予协调引导,技术改进也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各方将重大装备“扶上马”的同时,还有必要“送一程”。
多措并举力推产业升级
工信部组织开展的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中,电机能效提升成为主要抓手,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主体地位也在进一步强化。面对转型升级的严峻形势,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多数企业停止了产能扩张的行径,转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通过研制高质量的产品来赢得市场竞争力和获取利润,市场倒逼下的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放弃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积极适应新环境,克服新问题,才能在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调结构转方式期实现质的跨越。
现阶段,我国能源装备产能过剩现象主要表现在高端不足、中端流失、低端过剩的结构性矛盾。能源装备产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靠扩大产能赢取利润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不但不能使企业形成优势竞争力,反而进一步加大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程度。
(国际金属加工网:吕梦然)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