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新兴产业格局逐渐清晰

  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呈现连续下滑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减少0.4个百分点。虽然10月份增速达到10.3%,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却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重点领域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和省市先后启动了一批产业化专项和试点示范工作。在这些政策规划和专项工程的强力推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同时,各地对待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回归理性。”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工信部赛迪智库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势判断课题组负责人乔标说。

  新兴产业表现抢眼

  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IPTV(网络电视)业务用户同比增长46.4%,达到2485.1万户;手机电视用户同比增长11.1%,达到5590.7万户。1~8月,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在13%以上。从地区看,今年1~9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99.7亿元,同比增长23.8%,高于全省工业8.7个百分点;江西省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33.25亿元,占江西省工业的44.3%,同比增长16.5%。

  “不仅如此,在各方面推动下,三季度以来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应用步伐加快,产业化进程有加速的迹象。”乔标说。

  记者注意到,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各地对待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回归理性。最初,在国家做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后,不少地方急于“抢摊子、占位子”,采取了投资驱动、产能扩张的发展方式,部分产业领域出现了一哄而上、结构雷同的局面。如,全国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业;约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业;另外有5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

  如今,随着对新兴产业成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层面对新兴产业的统筹布局和规划引导,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日渐准确,发展重点更加聚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逐渐清晰。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和长三角为核心、以珠三角和东北地区为两翼的分布格局;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环渤海区域聚集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西北地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对于下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且趋于理性,乔标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使我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完善。

  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今年7月份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进一步提振新兴产业投资和信息消费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制定印发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并实施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

  与此同时,各地也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专项,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广东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认定了广州电子商务等10个基地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认定了1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86家重点培育企业。上海市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指南,制定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3年科技行动计划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并发布了民用航空、卫星导航等11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目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112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同时,浙江、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市也启动实施了一批产业化专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走势判断,乔标认为,随着宏观经济运行趋于向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专项工程和试点示范等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

  他分析指出,在经历了数月的“换挡低迷”期后,7月份以来工业、投资、出口和PPI等数据呈现止跌企稳态势,显示出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向好发展的积极迹象,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减速的担忧,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进入三季度以来,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宽带中国建设、信息消费、节能环保、民用航空、卫星导航等领域的政策文件,不仅加大了对这些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大大增强了市场信心。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重点领域的前瞻布局,纷纷启动了一批专项工程,如北京实施了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并将启动“4G工程”,着力培育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等优势产业。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关于移动互联网、增材制造、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如火如荼,新材料、新产品快速问世。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加快,将会引发部分行业的高速增长。

  “当然,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光伏、风电装备、碳纤维等行业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由于国内市场启动缓慢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等等。”乔标最后表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