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日元贬值意味着制造业复苏”是一个幻想

  汇市终于突破了1美元兑换100日元的大关。

  这是自2009年4月以来,时隔4年再次突破1美元兑换100日元。考虑到就在半年前,汇率还在80日元左右徘徊,令人不禁感到恍如隔世。

  日元贬值给日本带来的好处,通过丰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等日本代表性出口企业的决算已得到了如实体现。并且,在本年度,通过提高价格竞争力,还有可能促进日本经济整体的出口增加。与日元升值时的峰值相比,此次日元贬值的降幅超过了2成,因此,有观点认为,企业转移到海外的生产线有可能回归日本国内,并对此寄予厚望。

  美国也对制造业复苏寄予厚望

  在美国,围绕制造业回归美国国内的讨论也十分热烈。

  出现上述现象的背景是,除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工费上升之外,页岩气革命使得获取廉价能源成为可能,因此,美国作为制造基地的魅力大增。

  实际上,近几年来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及陶氏化学公司等大型企业已纷纷开始扩充生产基地。如果将计划扩充的项目也包括在内,那么在过去3年里已有50多家企业开展了行动。除了汽车及化学企业之外,还包括电子部件、钢铁、飞机、建筑机械等多种行业。

  2012年3月发布之后引发了大讨论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的报告书认为,在美国,通过制造业回归国内等,预计在2020年之前,将产生200万~300万人的就业岗位,从而将失业率拉低2%左右。

  为了推动这一潮流,奥巴马总统决定采取相关措施,例如降低制造业的法人税率、针对研究开发投资扩大税收抵免等。

  经济学家提醒不要过度期待

  另一方面,针对这一讨论,作为经济领域专家的经济学家总体来说持怀疑态度。

  高盛集团在3月份的客户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即未从其他国家夺得市场份额),并作出结论称:“目前不能说生产效率提高及能源成本降低提高了美国的竞争力。”

  并且,摩根士丹利公司指出,人工费和能源成本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成左右,因此不会成为选择生产基地时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企业更加重视市场增长潜力及税制”这一问卷调查结果,对过于简单化的制造业复苏论表示了疑问。

  在出口停滞不前及生产活动减速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经济学家的看法表示赞同。

  各执一词的争论仍在继续

  围绕制造业复苏,有两种意见对立,哪方的观点正确呢?

  从结论来看,笔者认为各有各的道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双方的争论点从最开始就不同。

  首先是评价的时间轴。肯定派指出的是随着环境变化产生的中长期影响,而反对派则主要是对当前局势进行评价。

  肯定派承认,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动向仅限于部分大企业,宏观影响无法确认。另一方面,先不管能否称为制造业复苏,反对派并没有完全否定今后美国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他们也充分认识到,以市场增长潜力为首,税制、法规以及汇率行情会使局势发生变化。其论述的只不过是在目前有多大可能性。

  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制造业复苏呢?标准定义的模棱两可也让讨论变得十分复杂。

  前面提到的波士顿咨询的报告书预测称,制造业会给60万~1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虽然这绝不是个小数字,但在过去10年里制造业的雇用人数大约减少了260万人,从这点来看,能否将上述增加就业理解为制造业的复苏,仍是个问题。实际上,美国每年会增加就业人员200万~300万人,如果制造业每年增加10万人的就业岗位,那么其在就业人员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将会继续减小。

美国制造业与其说是“衰退”,不如说是“进化”

  将就业人员减少视为制造业的衰退,这种想法或许是错误的。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在过去10年内,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然减少,但按附加值计算,产值却一直在增长(下图)。这意味着美国一方面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线向人工费低廉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一方面转而在国内生产着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具体是指半导体、飞机及医疗器械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实际产值及就业人数

出处:美国劳动省,美国商务部

  并且,在通过更新设备等,能够以更少的人力生产相同产品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就业人数减少。虽说就业人数减少了,但简单地将之评价为制造业的“衰退”,这是不对的。为了确保就业,而不惜牺牲生产效率,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即使就业岗位增加了,但如果工资降低,收入增长被抵消,结果就是鸡飞蛋打。

  重要的是“创造”而非“复原”

  从上述角度考虑,只要制造业回归美国就能实现复苏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牵强。要使制造业复苏,最重要的是创新,即继续创造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问题本质在于,没有继续努力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结果导致原本属于优势的创新力下降。即使与其他国家相竞争,也无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使美国制造业实现复苏,关键在于开发出消费者意想不到的产品。

  这点对于以技术立国的日本而言,也十分重要。日元贬值后,虽然日本的制造业有所好转,但就此高枕无忧还为时过早。日本能够借助日元贬值将产品开发力提高多少呢?这似乎要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方式。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