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黑舶五青案""乌波五炮孔"等多种"福船"古船模造船技术在福建泉港逐渐消失

  【编者按】"黑舶五青案""乌波五炮孔""郑和宝船""郑成功战舰"等多种"福船"古船模,仿古船模的制造与造船技艺相同,希望千年造船术不要逐渐消亡了。为了防止"福船"制作技艺的消失,当地政府正积极组织挖掘整理黄氏造船技艺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同时引导古船模制作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峰尾黄氏"福船"制造技艺已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船,泉港峰尾70岁的黄荣同满眼沧桑。记忆里,船一直是这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父辈们敲敲打打的造船、修船声会把孩子们从梦中惊醒。黄昏,咸湿的海风中迎来了满载而归的渔船。然而,这样的记忆已很遥远了。

  峰尾镇是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三面临海,水深港阔,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史料记载,早在宋、元时期,这里造船业就已经蓬勃兴起,"峰尾黄氏造船世家"为代表的造船人,因擅长制造远洋帆船(又称"福船")而着称于世。特别是他们的祖先参与了郑和下西洋和郑成功收复台湾船只的制造,蜚声海内外。

  "学造船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打从记事以来,家族中的大事,就是让后辈学会造船技艺。"黄荣同说,最繁荣的时候,周边的晋江、莆田都请这里的人去造船,"造船师傅忙都忙不过来".

  然而,传统木船由于安全性等原因正被坚硬的钢质船取代,建造大型木质船市场逐渐萎缩。剩下零星的几个船厂,也都好几年没有接到新造大型木质船的单子,只能是维修旧船。造船师面临失业,大多黄氏后人都选择跑船或外出打工。

  "目前当地仍在从事造船的主要传人只有20多人了,年纪都在50岁以上。"黄荣同说。

  心里惦记着这门手艺,黄荣同和老艺人们商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一技艺传承下去,大船没有市场,就把目光转向制作古船模。

  在泉港区福船制造有限公司古船模制作坊内,"黑舶五青案""乌波五炮孔""郑和宝船""郑成功战舰"等多种"福船"古船模,惟妙惟肖。尽管船身只有数米,但从选料到做工都十分精细:高高竖起的桅杆,可以活动的船舵、船桨,船尾还有窗户、厨房以及厕所,各种器具、帆、锚一应俱全,俨然一艘浓缩版古船。

  据黄荣同介绍,仿古船模的制造与造船技艺相同,整艘船按照大船的比例缩放而成,每个细节都不能错过,很有讲究。打龙骨、定肋骨、铺底板,每个小部件都要手工精细打磨,到最后组装,至少有四五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

  凭着50多年的技艺,黄荣同对古船模创新改良,变身收藏品。他和徒弟最快用五天就能制作出一艘古船模,而一艘古船模往往能够卖到上万元,远销东南亚,而且常常供不应求。

  据泉港区宣传部副部长刘昭暄介绍,为了防止"福船"制作技艺的消失,当地政府正积极组织挖掘整理黄氏造船技艺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同时引导古船模制作实现产业化、品牌化。目前,峰尾黄氏"福船"制造技艺已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敲敲打打的生活很艰苦,尽管每个工人每天工资二、三百元,还是有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黄荣同说,希望千年造船术不要在自己这代人手上消亡了。但古老技艺何去何从,他心里也没有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