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12-2013年中国铁路设备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铁路行车及客运、货运安全保障系统技术与装备,铁路列车运行控制与车辆控制系统开发建设”列为铁路行业的鼓励类产业,并且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十二五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以及铁道部对“十二五”的规划等政策,为我国铁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2)铁路投资规模较大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提出了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发展目标,及“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规划原则。“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仍将保持高位。

    (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从2005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审批速度。至2008年底,我国确定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达到了27个,确定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规模里程达到了2,285.57公里,投资规模9,522.83亿元。

     截至2009年底,国务院批复了22座城市地铁建设规划,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哈尔滨、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大连、南昌、青岛,2010年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11,042公里。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也将推动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障专用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技术装备与国外存在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相比,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机车、车辆运营保障设备技术储备不足,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工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差距明显;高速铁路综合检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先进大型养路机械还处于技术引进消化阶段;高速铁路综合检测、维修计划、施工作业智能一体化技术刚刚起步;经营管理信息化差距较大。

    (2)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和投入不足

     从行业整体来看,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工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整个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此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开发的新技术往往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制约了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