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龙源引领中国步入海上风电规模发展时代

  11月23日,如东县环港外滩,随着20台金风科技2.5兆瓦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我国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龙源江苏如东15万千瓦海上示范风电场全部建成投产。这不仅意味着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的大幕开启,更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海上风电建设的核心技术。
  出席投产仪式的龙源电力新闻发言人贾楠松称,龙源已从技术、施工等多个方面为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做好了准备。

  贵族产业变身平民产业
  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钢透露,龙源利用沉桩和吊装工艺革新,创造了“一天打一根桩,两天吊装一台机组”的建设速度,使得海上风电场单位造价大幅下降。如东示范风电场造价已降至1.5万元/千瓦,相比国内竞争对手平均每千瓦1.9万元、国外3万到4万元的造价,都要便宜,令风电场更加平民化。
   “海上风电由原来的‘贵族产业’变成了‘平民产业’。 ”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强调,“如东示范风电场建设,不仅对我国开发海上风电场资源评估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而且为国产海上风电机组走向成熟提供了试验平台。 ”
  目前,国外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普遍采用“单桩+过渡段”的方案。为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团队摸索出一套无过渡段单桩工艺,仅因取消过渡段节省灌浆料一项,每台机组就可节约成本40多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难题逐一破解
  在如东黄海,建设者面临着两道难题:此前世界上对滩涂风电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从未进入过实际操作领域;潮间带滩涂地质松软,用脚在滩面上轻轻踩几下,本来“坚硬”的滩面就会液化成“糨糊状”。在“铁板沙”上,重型机械毫无立足之地,只有几米的水深也让常规施工船舶施展不开,这是制约潮间带风电大规模建设的重要瓶颈。
  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启海如今坐在总控室里,就能看到一台台风机的监控画面。然而,当初从大海“嘴里”讨能源并不容易。建设32兆瓦试验风电厂的过程中,共试验了8个厂家的9种机型,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应中国沿海水文、地质和海岸特点的潮间带施工工艺;建设150兆瓦示范风电厂的过程中,掌握了单桩、沉桩等海上开发的核心技术,为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先后有22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在海上(潮间带)领域开发风电的技术空白。
  让龙源人颇为自得的一步棋是,与上海振华重工共同投资组建海上风电施工专业公司,从荷兰购得大型液压冲击锤,发明和定制众多功能不一的船只,使海上风电的造价降低了约25%。现在,龙源电力可以同时开工3个海上施工作业面,年施工能力达到了20万~30万千瓦,具备了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能力。

  规模开发期待扶持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等特点,近几年欧美国家均把风电开发的重点转向海上,许多大型风电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正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局于“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海上风电目标为: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贾楠松预期,行业竞争将趋激烈。“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给寻求海上市场的风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新的商机。风电制造企业要想摆脱眼下面临的行业危机,必须瞄准海上风电加速转型。 ”
  谢长军说,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近海浅水海域资源可开发量约2亿千瓦。“未来几年,海上风电开发会有大发展,但更需要国家层面多出台扶持政策。 ”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