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武船机遇

   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武船重工青岛海西湾基地正式交付给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这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深潜水支持船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也使中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78年以来,武船重工从一个小小的修船厂,成长为建造海监船、海洋科考船的重点造船企业,其发展脉络与中国海洋战略的转变息息相关。
  比江风更冷的,是全球船舶企业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虽然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仍要面对一场席卷全球的行业困局。
  不过,尽管业界一片萧索,武船却在2008年以来保持了年均利润增长率高达25%的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亦达24%。这种稳定增长的态势,一方面与武船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关;而另一方面,中国开始重视海洋经济尤其是船舶工业,也给这家有着78年历史的造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特种船新契机
  11月15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在距钓鱼岛大正岛东北偏北约176公里处发现了一艘中国海洋科考船。此前,“科学3号”被认为曾于10月24日出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把装在缆绳上的海洋观测仪器投入了海中。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通过无线电要求“立即停止调查”,但没有回应。
  这艘“科学3号”,是中国在21世纪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考船,主要用于近海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和海洋化学等综合考察与实验,具有全球航行的能力;它还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6000米深水取样试验装置,满载排水量1224吨。它是由武船重工的前身武昌造船厂于2006年建成,在青岛港交付给船东中国科学院。
  今年9月29日,武船打造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山东青岛交付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使用。这艘耗资5.5亿元建造的海洋科考旗舰船,总吨位4471吨,是目前国内综合性能最先进的科考船。它将承担中国深海远洋科学调查的主要任务,也是未来10到20年海洋科考主力船之一。
  科考船能够在争议地点出现,与海监船的保驾护航密不可分。就在日本发现“科学3号”的同时,亦确认有四艘中国海监船在相关海域内航行。
  上述海监船中,中国海监50、46和中国海监51等3艘海监船为武船重工所建造。其中,2011年12月正式履行海洋巡航维权执法职责的“中国海监50”,是一艘集巡航执法与海洋调查为一体的4000吨级海监船,是中国综合能力最强、设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大型中远程海洋执法监察船,能抗12级台风,在7米至8米高的海浪中穿梭。
  科考船、海监船等这类特种船舶的研发制造,是武船当前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国船舶业的重大机遇。从2009年开始,为了加强海洋维权巡航执法工作,中央政府正式授权沿海省级海监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由中央财政支持省级海监机构,建造大吨位专用海监船和快艇。今年以来,部分造船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开始将海监船作为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武船也在今年获得了8艘海监船订单。
  就在中国海监船前往钓鱼岛执法时,A股船舶制造板块一改此前半数下跌局面而逆势上扬。武船的母公司中国重工,旗下有39个子公司,目前已经通过30个子公司在全国13个省市全面布局海洋工程业务。
  武船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与产品结构调整密不可分,眼下军工、民船、非船产品比例日趋合理,而海监船等公务船业务又在民船业务中占据半壁江山.

  紧跟国家战略
  在最新出炉的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中,武船成为船舶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将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获得指导和支持。
  总部位于武昌江边的武船,始建于1934年6月6日,是当时武汉最大也是唯一的官办造船业务的机厂。这个武昌机厂,是在原来已经停办的纺纱官局、织布局等等遗留下来的厂房和设备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1937年又接收了民营的江汉造船厂设备,更名为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在解放前夕,修船厂正式员工约600余人,多时有2000余人。彼时,大陆主要船厂约有20余家,职工不足2万人,年造船产量仅1万载重吨左右。
  解放后,修船厂与汉阳船舶修造厂合并,组建了江汉船舶机械公司,仍以修船为主。之后,根据国家海防建设和水运事业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在1953年起改名为武昌造船厂,被赋予年造船3万载重吨的任务,从此开始以造船为主的新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船舶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并于90年代中期产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地处内陆的武昌造船厂也开始谋求新突破,并最终把目标瞄准了特种船舶市场。
  武船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先后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建造了特种舰船,由此成为执法公务船主力建造船企。
  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
  进入新世纪,中国海军装备升级转型需求日益迫切,中国开始把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此时,武船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海洋工程船舶市场。2003年,武船与希腊船运公司合作,先后承接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4型11艘VS 系列海洋多用途工作船,并在世界上最严格的挪威船级社进行检验;2007年,武船与美国著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JRM联合投资30多亿元,在青岛海西湾建设战略性基地,抢滩高端海洋装备和大型船舶领域,目前已签订承接5条世界顶级海洋石油平台工作船合同。
  “未来能源需求必将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工程制造业的前景可期。”武船董事长、总经理杨志钢曾经表示,“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武船可以迅速地将他们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等引入企业中。”
  为了适应“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武船开始努力突破地域限制。2006年年底,武船在青岛海西湾建造大吨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该基地占地 120 万平方米,水深港阔,与日本、韩国等大型造船企业同处“黄金造船地带”。
  此后,武船又于2009年6月与地方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将武汉新洲阳逻双柳作为非船产业与特种船舶产业的重型装备基地。该基地占地5000亩,总投资50亿元。
  如今,武船已经形成了武昌总部、武汉双柳、青岛海西湾三大板块。其中,武昌总部和武汉双柳以军工建造为主,覆盖桥梁、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和船舶配套等,以重型装备和高端船舶为主体;而青岛海西湾则主要以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为主。
  2009年2月28日,武船完成了公司制改革,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型.与此同时,武船还对公司技术系统进行改革,相继组建科技部、新产品研发中心、海洋工程船设计公司、三维设计研究所、舰船设计所、钛合金研究所、焊接试验所等多个技术单位,形成了新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体系架构。
  就在武船快速发展的这些年,国际造船市场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风云突变,持续多年的兴旺行情不再。受此影响,中国船舶行业的订单数量同比下降超过90%,新接订单持续下降,2009年的造船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新订单量减少了约90%。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多方努力之下,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无论是以载重吨计,还是以修正吨计均在2010年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武船也在2011年成功迈入百亿企业行列,当年产值达到100.68亿元,延续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