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造船业?肯定不是政府,也不是银行,只能是造船企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
毋庸置疑,造船企业再次跌入冰窖,冷入骨髓。与当前的房地产问题一样,对造船业是救市还是任其自生自灭?在民间,在政府,在船企都属于一个分歧性极强的话题。主张救市者有之,反对施以援手者亦有之。
产能过剩被看作是将造船业拖入泥潭的“元凶”。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一些造船企业喊出“抄底”的口号,一场产能大上快上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产能的高歌猛进,固然有造船企业的逐利天性所致,但产能过剩的准入门槛限制过低,也难逃其咎。
事实上,遭遇市场“寒流”,造船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服从市场规律,所谓“愿赌服输”。然而,市场杠杆起主要作用,并非要“罢黜”宏观调控,毕竟产能的无序扩张在某种角度上归咎于相关政策的缺位,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让造船业“伤不起”的还有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对中小造船企业的贷款一直存在偏见。之前又由于温州民间金融资金链的断裂,银行对造船业的贷款请求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有的银行提高了对造船业的贷款利息,不啻于“伤口上撒盐”。
产能过剩、融资难、运营成本推高等诸多难题,让大部分中小造船企业举步维艰,有的企业甚至奄奄一息。于是,企业呼吁,政府要救市,否则难以生存下去;但反对者认为,这是市场的事,政府不能救市,否则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
转型发展是造船企业破解行业困局、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必由之路。造船企业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转型发展规划、路径、目标的差异性需要企业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精准定位。在造船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港航管理部门必须发挥政府引导功能,指导企业用好政策,选好路径,看清方向。
造船企业转型的大致思路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产业转型,即由单一产业向产业链延伸;二是发展模式转型,即由家族模式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三是增长方式转变,即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不过,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必须细而化之,突出个性化的竞争优势和转型特点,否则就是为了转型而转型。
对于解决融资难,单靠政府管理部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显得势单力薄。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引导银行加强对造船企业的金融扶持,将金融资源配置到造船行业中来。最根本的是,打破现有的金融垄断,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以合法的方式进入信贷市场,中小造船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或许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造船业唯一可做的是,增强内生力,积蓄生长的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