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核电行业:没有信任就没有安全

引言

  核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核安全必须有优良的设备系统,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安装、制造、调试、维护检修。如果20年算一代人,在核电站延寿运行到60年的背景下,那就需要三代人的悉心努力,要把复杂的运营管理经验代代传承,就必须强调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素质的运行人员是确保核安全的重要因素,技能、心智和团队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得全球的核能发展都受到威胁。福岛核事故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核电发展决策,也给地方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何核电的安全如此重要?核电到底应安全到什么程度?安全有怎样的价值尺度?社会公众需要这方面科学的解答。

  对个人来说,生命是无价的;对企业来说,一个安全的核电站,才是一个经济的核电站;对于行业,一乘事故,将使中国的核能发展推迟几十年;在社会道德方面,确保核安全是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社会责任。所以,技术层面必须合理,管控必须合法,在社会伦理上必须合情、可靠、可信。

  在技术层面上,放射性的伤害比一般工业伤害更难以治疗,持续时间也更长。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放射性物质的运动,万一处理不当,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公众健康后果。

  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小于100毫希,无影响;100250毫希,观察不到临床反应;250500毫希,可能引起血液变化,但无严重伤害;5001000毫希,血液发生变化,且有一定损伤,但无倦怠感;10002000毫希,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容易治愈;20004000毫希,明显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40005000毫希,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中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大于6000毫希,引起严重放射病,致死率较高。

  核事故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和持续时间之长以及造成的人财损失之大,远非其他事故所能比拟。常规的工业安全事故,影响的范围通常是几人、几十人,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几万元、几十万元,通常很少超过上亿元的,在持续时间方面,包括善后处理在内,也不会超过几个月的范围。而核事故影响的地域范围都以几公里、几十公里计,涉及上万人,甚至会跨越国界,造成国际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直到上百亿元,上千亿元。持续的时间也相当久远,遗患长达几十上百年。

  常规安全问题与核电厂内核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也不容忽视。一是其他的安全事故可以诱发核事故,核事故也常伴随有其他工业事故后果;二是核危险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用显而易见的指标予以衡量。其他安全,如工业安全、辐射防护,比较直观,标志了一个电厂的安全意识所能达到的水平,因而被借用来反映核电厂的核安全水准。

  世界各国的已有实践表明,只有在所有安全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电站,才可能有良好的核安全素养,才可能有核安全的可靠保障。在社会心理层面,核电是一项高技术产业,不能要求公众对其完全理解;由于核的辐射危害看不见、摸不着,且持续时间长远,公众觉得神秘,再加上核爆的阴影,使得公众难以接受核技术应用。公众不能允许核电站出一点差错,而不管它有没有实际的核泄漏后果。因此,核电从业人员的任何不慎,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与抵触。

  核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核安全必须有优良的设备系统,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安装、制造、调试、维护检修。如果20年算一代人,在核电站延寿运行到60年的背景下,那就需要三代人的悉心努力,要把复杂的运营管理经验代代传承,就必须强调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素质的运行人员是确保核安全的重要因素,技能、心智和团队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必须有适合核电厂建造运行的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能陷入简单技术主义的泥潭。

  核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战略原则是纵深防御、多道屏障。核安全管理四大支柱是:远离居民区的厂址选择;成熟可靠的机组设计,包括强健的安全壳设计;全面的质量保证要求与质量管理;独立核安全监管核安全许可证制度。基本的技术手段有五大手段:固有安全(本质安全)、成熟技术、故障安全设计、多重配置、防止共模故障(多样性、实体隔离)。

  核能经济的外部性使国家核安全监管成为法定义务。除核电行业外,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此严格国家监管的行业了。我国核电建设实践表明:严格国家核安全监管,加强核能行业自律,崇尚安全文化、培育专业团队、实施规范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重视经验反愧共享国际良好实践,追求持续改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等,是夯实核安全基储提高核电运行建设业绩的必由之路。

  实现安全依靠技术、管理、文化要素的持续投入和综合保障,而安全的本质终究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情感体验。一个不为公众所接受的事物、工程,就不能说是安全的。所以,在不断提升核电系统本质安全度的同时,核电行业应当真诚、谦卑地向广大公众敞开胸怀,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建立起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感。在此意义上看,没有信任就没有核安全,就没有核电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