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美国用“绿色信用”破解新能源汽车推广难题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西方国家走在研发与生产的前列。然而,由于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高昂等原因,即便富裕的西方国家在推广时也遇到重重阻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美国采取了“绿色汽车信用”的举措,让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厂商吃到了两头都甜的甘蔗,也许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带来福音。
  汽车厂商的绿色生财之道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率先实施、其他11个州纷纷效仿的措施是,在要求生产厂家逐年提高电动汽车销量份额的同时,授予绿色汽车(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厂商一定数量的可通过市场交易的“绿色汽车信用”。因此,新能源汽车厂商,除了获得汽车销售收入之外,又多了另一个生财之道——将它们多余的“绿色汽车信用”销售给那些急需的商家。
  2011年,全美电动汽车销量大幅攀升,从2010年的不足500辆急剧增加到1.8万辆。在此背景下,对一些汽车生产商来说,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且方兴未艾的生财之道——出售“绿色汽车信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空气清洁法案》的相关规定,加州政府要求汽车厂商增加零排放汽车在本州的销售数量,每个汽车厂商所销售的绿色汽车必须占总销售量的一定比例。对那些目前尚无法满足这一配额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就需要从新能源汽车厂商——“绿色汽车信用”剩余大户中购买适量的信用。作为零排量汽车的领跑者,尼桑公司生产的聆凤纯电车汽车(leaf)目前在全美电动汽车销量居首,并因此赚得了为数不少的信用额度。因此,尼桑公司执行副总裁安蒂·帕尔玛不无得意地说:“很幸运,由于拥有较多的‘绿色汽车信用’额度,我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也是该政策的受益者。该公司内部材料显示,它已经卖给本田公司价值1300万美元的“绿色汽车信用”额度,此外,该公司还卖给另外至少一家未具名的汽车制造商相当数量的信用额度数量。
  新能源汽车厂商是如何赚取“绿色汽车信用”呢?根据有关规定,每一辆电动汽车的信用额度数量取决于续航范围和充电速度。每销售一辆能够允许在100公里范围内充电以及配备了标准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如聆凤纯电车汽车或者福特公司生产的福克斯电动汽车,就可以获得3个单位的信用额度;而每销售一辆续航距离远、充电速度更快的特斯拉跑车则可以获得多达7个信用额度。根据加州的《空气质量法案》,未能获得(或者购买)足够信用额度的汽车制造商,将会面临被罚款甚至被禁止在该州销售汽车的惩罚。
  现在的市场行情是,每一份额的“绿色汽车信用”额度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家避免数千美元的罚款。那么,每一个单位的“绿色汽车信用”究竟价值几何呢?目前,美国尚没有正规、统一的市场,更多的只是买卖双方通过私下谈判的方式确定交易价格。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指出,每一单位信用额度的售价大约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据此计算,特斯拉公司每销售一辆价值7万美元的最新款式Model S,该公司还可以额外赚取至少售价为3.5万美元的信用额度。
  新规定是福音也是负担
  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负责执行零排量汽车项目的戴维·克勒格恩指出:“我们认为汽车生产商对信用额度的需求未来将进一步增长。”事实确实如此。加州当局要求,2012年到2014年,销售量在6万辆以上的汽车厂商,每年销售零排放汽车的数量必须占其总销售量的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硬性比例将逐步提高,2025年该比例将提到15%。此外,到2018年该规定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年销售数量在2万辆以上的汽车厂商,这意味着必须遵守该规定的汽车厂家多达12家。而这种规定对于那些绿色汽车制造商例如Tesla公司来说则是巨大的福音,它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赚取并出售“绿色汽车信用”。
  更让绿色汽车生产商高兴的是,纽约、新泽西和马萨诸塞州等其他11个州也效仿加州的类似规定,因而其受益范围将远远扩大。政策制定者的远景规划是,到2014年,6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累计销售零排放汽车6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售量将达到140万辆。现今占加州汽车销售量前几位的公司分别是丰田、本田、福特和通用公司,这种执行规定对它们尤其是对丰田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它们必须设法妥善应对。
  目前,那些尚拥有多余“绿色汽车信用”的公司则是急于将其出售。因为根据有关规定,3年之后,凡是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赚得的“绿色汽车信用”将失去其价值。但是2012年赚得的“绿色汽车信用”将不会失效,这一规定旨在鼓励汽车厂商努力销售更多的绿色汽车。前加州空气质量工程师、现任Sierra Research分析师的詹姆斯·罗尤恩斯说:“问题的核心是,消费者是否真正想要零排放汽车。虽然这种汽车的销量在不断增加,但离政策制定者所要求的水平依然相差甚远。”

 

(科技日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