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制造周期长,造价高,如何提高模具的寿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塑料模具的失效大多源于表面,因此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表面耐疲劳强度是提高模具寿命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表面改性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模具材料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后续抛光工艺,容易使注塑模具达到镜面标准,这符合现代注塑制品追求高精度、高品质的方向。
用于改变模具表面性能__表面改性的技术有多种,传统的有表面淬火技术、热扩渗技术(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堆焊、电镀硬铬等,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物理气相沉淀技术(PVD)、化学气相沉淀技术(CVD)、离子注入技术、热喷涂技术等。但是,由于各种技术的不同工艺特点,也使得这些技术使用范围不同,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因此,对这些表面改性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以便能够合理地选用,是非常重要的。
1常用的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技术
1.1热扩渗技术
热扩渗技术是指采用加热扩散的方式,使欲渗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渗入工件的表面,形成表面合金层的工艺。其突出的优点是扩散层和基材之问是靠形成合金来结合的,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这是其它涂层方法 (包含电镀、化学镀、物理气相沉淀技术等)无法比拟的,目前,这项技术正在向二元或多元共渗工艺的方向发展。
(1)渗碳。渗碳是发展比较成熟的热扩渗工艺。当用于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时,主要是用于低中碳钢。由于注塑模具的形状复杂,表面光洁度要求高,常用冷挤压反印法来制造模具的型腔。因此,常选用含碳量低、塑性冷变形性能好的塑料模具钢,如美国的P2、P3、P4、P5钢,或我国的2020、Crl 2、CrNi3A钢等。注塑软塑料时,渗碳层为0.8~1.2mm,对有尖齿、薄边的塑料模具,渗碳层则以0.2---.6mm为佳。而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或金属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而言,渗碳层宜厚一些,为1.3~1.5mm。渗碳法的缺点是扩渗温度高,扩渗抔还需淬火、回火,工件变形较大。
(2)渗氮。渗氮是一种低温扩渗工艺,其处理工艺较渗碳简便。氮化层的硬度高(900~1200HV),耐磨、抗疲劳强度和抗咬合性等均优于渗碳层。尤其氮化温度低(450,-,6000C),工件变形很小,尤其适合一些将精密注塑模(比如塑料光学器件模具)的表面强化。常用的扩渗工艺有气体氮化法和离子氮化法。主要的缺点是氮化的周期比较长(几十甚至上百小时),氮化层腮!高,硬化层薄(小于0.5mm)。
(3)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二者都是在工件表面同时将碳、氮渗入,前者以渗碳为主,后者以渗氮为主。后者处理温度较前者低,属于低温化学处理,变形小,可用于精度较高的模具。经氮碳共渗后,模具表面联渡可以提高到HV500~700,耐磨性、抗咬合、抗蚀能力均得增强。
1.2电镀与化学镀技术
电镀硬铬曾经在我国注塑模具的表面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它在近于室温的条件下进行,几乎不影响母材性能,也不必担心变形。镀层具有摩擦系数低、可重复使用、硬度较高的优点。其缺点是均镀性较差、镀层孔隙较大,耐蚀性较差,镀层结合强度也不够大。
化学镀主要有化学镀Ni—P和Ni—P—PTFE。有研究表明,化学镀Ni—P层,在400°C保温lh后,其硬度可达1000HV,这已经接近一些硬质合金的硬度,并且耐磨能力相当高。因此,化学镀Ni—P目前已经应用到注塑模中,起到了良好的强化作用,提高了模具的寿
羝后者是在化学镀Ni—P镀液中加人一定量的直径为0.5—5µm的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胛FE)微粒,使其与Ni和P共同沉淀于镀件表面,形成Ni—P—PTFE多元复合镀层。化学镀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优于电镀铬,较之电镀而言,化学镀无尖端效应,盲孔、尖槽、螺玻等均可以获得均匀的镀层。因此,化学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高能束技术
利用激光、离子束、电子束的能量密度极高、加热速度极快的特点,可以对模具表面进行改性。其中,以激光相变硬化(叩H)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它是将激光射到具有固态相变的铁碳合金工件表面上,使表面温度迅速升至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合金装层形成奥氏体;当激光离开后,表层被处于常温的内层材料冷却,表层0.1~1.0ram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都显著提高。
1.4气相沉淀技术
气相沉淀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表面涂覆技术。按照成膜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相沉淀(CVD)、物理气相沉淀(PVD)两大类。二者共同的特点是将具有特殊性能的稳定化合物(TiC.Tin.Su\iN等大直接沉淀于工作表面,形成一层超硬覆盖膜,从而便工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抗蚀性等优异性能,特别适合处理那些成型增强塑料的注塑模具。
区别而言,CAD法在沉膜前就有化学反应发生,沉积有膜则是反应产物之一。而PVD法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沉积膜即是靶材。其次,CAD法处理温度记,基体硬度降底,处理后还需要进行淬火,变形较大,不适合高精度模具。而PVD法沉积温度较低,工件几乎芝形。但绕镀性较CVD的差,对于小孔、凹槽等,膜层不易沉积,因此不适合某些多凹槽与孔、形状较复杂的注塑模具。另外,PVD设备成本高,膜基结合强度较的CAD的差。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淀(PCVD)是一种特殊CVD工艺,它是在反应室中设高压电场,反应气体通入高压电场而产生激发形成等离子体,从而大大促进了气体反应,增加了CVD成膜率,兼有CVD良好的绕镀性和PVD的低温成膜特点,应用方便。可以用于强化精度要求高的光盘模等镜面模具。
1.5热喷涂和热喷焊技术
热喷涂技术是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加速,使其以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耐磨、耐蚀以及抗高温氧化等特殊性能涂层的表面涂层方法。按照加热喷涂材料的热源分类,主要有燃气法、电气法和高能束加热法三类。由于热喷涂屋不够致密,与基材结合强度不高,在模具表面改性中难以发挥作用。应运而生的热喷焊工艺特别是氧乙炔喷焊工艺简便,设备投资少,因此在注塑模具表明强化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比如,用Ni60“一步法”热喷焊45#钢,就可以将模具使用寿命提高6倍。
2常用的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技术综合比较
综上所述,对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技术进行综合比较
3 注塑模模具表面改性技术的选用原则
为了提高注塑模的使用寿命,应首先对已失效注塑模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很重要的是了解热固性和热塑性注塑模的工作条件。热塑性注射模具的工作条件是受热、受压、受磨损,但不严重。故塑料模具表面应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具有较高的强度,有良好的耐磨性。部分品种含有氯及氟,在注射过程中放出腐蚀性的气体,侵蚀型腔表面。因此,注塑模具的基本的失效形式是表面磨损、变形及断裂,但由于对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及精度要求较高,故因表面磨损造成的模具失效比例较大。由此,可以得出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技术的选用原则如下:
(1)注塑模具表面应考虑具有较好的强度、耐热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2)根据设计的表面性能,选择表面涂层材料或者表面层的成分或组织。
(3)根据被注塑制品的性质,确定合适的表面改
(4)对于以上选择的表面工程技术进行试验考查,最后确定或修改表面改性工艺。
4结论
注塑模具表面改性技术的选用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设计过程,设计者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材料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诸如失效分析、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方面知识,另外,还应具有经济意识,尽量选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成本低廉的方法。总之,必须从工厂实际出发,以实际验证为标准。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