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的“中荷海上风电交流会”于2月27日在南京举行。此次交流会给国内的风电企业提了个醒:欧洲十多年的海上风电发展经验未必能完全复制到中国来,国内风电业应学会“扬弃”,明白“技术才是硬道理”。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近几年欧美国家开始把风电开发的重点转向海上风电。截至2011年,欧洲有15个海上风电农场,发电能力超过100兆瓦。根据德国政府的规划,德国海上风电未来将占到整个风力发电的25%。
“中国发展海上风电不能重复欧洲过去所犯的错误。”来自荷兰的新能源专家浦爱柏说,“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海上风电的国家,10多年来有经验也有教训。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大,建设环境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几年前,欧洲某知名风机厂商的2兆瓦海上风机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批电机绝缘故障,被迫维修更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十分丰富,近海浅水海域资源可开发量约2亿千瓦。国家已经提出海上风电发展目标,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然而,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对中国虽有参考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值得遵循。例如,欧洲海上的情况同中国差别很大,欧洲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他们设计的生存温度就是零下25度,但在中国这远远不够。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风电企业,截至去年底,龙源电力风电控股装机容量855.6万千瓦,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该公司总经理张钢感慨,“探索海上风电开发之路,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技术。”如潮间带滩涂地质松软,用脚在滩面上轻轻踩几下,本来看似坚硬的滩面就会液化成“浆糊状”,重型机械在滩面上毫无立足之地,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他们研制了专门用于潮间带风电施工的浅吃水可坐滩平底驳船,使潮间带风电施工由不可能成为可能。去年5月,适用于潮间带及浅海风电施工的800吨全回转起重船投入使用,这种专用船舶可使海上风电由小规模试验进入规模开发阶段。据称,这些专用设备的研制,可使海上风电建设成本降低约25%,而正在研制中的自升式吊装船等新型设备投入使用后,海上风电施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记者了解到,发展海上风电,成本是一大拦路虎。海上风电的发电量虽然高于陆地风电,但其建设和维护成本却是后者的两倍。
为抵御强风和海水,海上风力涡轮机必须更为坚固;由于远离海岸,其维护也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不仅如此,海底钻探的成本更为昂贵,将海上风力发电场与陆地电网连接也需要额外的成本。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谢宏文说,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约为16000至19000元,电价水平约为每千瓦时0.85元左右,“以后随着海上风电机组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水平的大幅提升,海上风电场的投资成本将会有所下降。届时,海上风电场的电价也会进一步降低。”
专家指出,无论对于中国企业还是欧洲企业,都要本着装备、技术先行的理念,才能把海上风电这个新兴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江苏作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2011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新增10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规模已超过13万千瓦。再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较强,不存在电量消纳问题,这也为海上风电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