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展堪称世界奇迹,而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市政府正式通过《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政策变化、城市人口构成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发展变化要求,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规划》,至“十二五”末,全市将加强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深莞惠、穗莞1小时交通圈;公共交通全方式出行比例力争达到20%;公路客运量突破10亿人次,公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
规划
“十二五”末绿道总里程达2200公里
“一环六纵六横三连”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城市空间优化、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250亿元(按2010年价测算)。为此,《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建设“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发展目标为指引,“十二五”时期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通道、网络及枢纽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化交通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成效全社会有目共睹,然而现实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机动化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凸显。《规划》指出,如穿越我市的国道和省道饱和度都在0.8 以上,接近拥挤状态,其中国道G107的平均饱和度大于1.0,处于拥堵状态。而中心城区50%的交叉口的流量超过4000辆/h,1/3 的交叉口处于拥挤或严重拥挤状态。因此,《规划》明确,未来交通设施须重点建设高快速路,基本形成“一环六纵六横三连”主骨架,并加快市域干线道路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与周边城市路网衔接,以及继续推进镇、村联网路建设,加强县道升级改造。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规划》强调绿色交通原则,认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应注重实现综合交通向绿色、节能、低碳发展,并应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继续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继续大力建设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环境质量,促进居民机动化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转移。
根据规划,至“十二五”末,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将力争实现:公路客运量突破10亿人次,公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港口货运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万TEU;加强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深莞惠、穗莞一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强我市与深圳、广州机场快速客运交通联系;保障城区与各片区中心的快速客运交通联系,城区与松山湖、虎门、常平的交通联系不超过30分钟,与塘厦的交通联系不超过45分钟;逐步完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公共交通全方式出行比例力争达到20%,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力争达到35%;加强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全市公交车辆运营速度达到22~25km/h;继续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绿道总里程达到2200公里。
链接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已超4000公里
《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港口、水运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至“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75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9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16.7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2.4公里,增加了40.4%。全市共有公交车辆5646辆(其中150辆小巴为CNG新能源车),比“十五”末增加2021辆,增加了56%,公交线路553条,2010年客运总量达到4.84亿人次,居民公交出行全方式比例达到15%左右,比“十五”末大幅提高。
另外,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逐渐起步,市委市政府更于2009年时确定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新定位,港口、航道及水运建设成绩喜人。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码头工程投资额约33.75亿元,建成码头15座、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11个。“十一五”末,虎门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375万吨,比“十五”末新增3186万吨,增长约100%。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