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十二五”医疗器械面临创新大考

  核心部件技术无法掌握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的难关之一。许多国内企业能迅速仿制国外企业的产品,但却无法仿制核心部件,尤其是占整机成本比较高的核心部件,均依赖国外进口。

  仿制只能带来一时的利润,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

  14000家生产企业,40000多家经销商,年市场容量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及市场增速均在20%以上。在采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姜峰时,他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有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数字,由此不难看出,医疗器械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但同时,姜峰还给了另外一个数字: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在他看来,这与我国轻工业品生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医疗器械创新问题是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最大的问题。

  去年年末,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曾透露,医疗器械“十二五”的内容经过两次激烈讨论,已经正式纳入到科技部重点专项的范畴。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是未来若干年医疗企业产业的求解题。

  技术创新:兼顾高端和基层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空前膨胀。

  业内人士判断,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研发方向将瞄准基层对低端医械的需求,基础装备的创新将成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与此同时,一些主流医械生产企业还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要争取在若干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以此来改变大型三甲医院的产品依赖进口的状况。

  张兆丰认为,如果民族医疗企业在高端、高利用率产品上毫无利益的话,产业发展是没有希望的。必须形成以高端产品带动低端产品,再辐射到基层产品的模式。如果高端产品没有竞争力,低端产品也就没有还手之力了。

  然而,核心部件技术无法掌握,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的难关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国内企业能迅速仿制国外企业的产品,但却无法仿制核心部件,尤其是占整机成本比较高的核心部件,均依赖国外进口。

  搭建战略平台优化产业链

  目前,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优化的难点,在于“产学研用”的结合。据张兆丰介绍,真正的产学研结合,企业要成为投入主体,大学研发的相关技术能够和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享的关系,而相关的核心部件厂商也要能够跟整机厂商形成一种利益关联。

  “但是,‘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目前在中国尚未真正产生实际作用。”张兆丰认为,在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一结合的难度。要化解瓶颈,首先要成立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这是为了能搭建起有效的公共性研发支撑平台和战略研究平台,同时也希望这些平台能够为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密切联系和融汇创造良好的条件。

  技术创新战略平台的搭建,究竟能给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什么?有着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身份的姜峰告诉记者,联盟主要的一项任务是组织业内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共同对业内共性零配件和技术以及重大产品国产化实施攻关。

  “目前,已经配合科技部对包括中高端影像技术在内的数十个项目课题提供了近10亿元的科研资助。”姜峰告诉记者。

  同时,联盟还为有关部委对企业的扶持提供咨询服务,如协助科技部、卫生部推进十百千万工程等,对企业的研发过程及创新产品产业化提供支持和服务,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器械领域,与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相配合,使创新与资本真正对接。

  知识产权布局将是重要增长点

  据了解,企业未来在知识产权的布局也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内容。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是争夺产业制高点的基础。

  为了实现研发的管理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研发绩效,科技部还将组织企业、专家对每一个重大产品进行评估,梳理形成重大产品报告。报告将对产品研发的难点和瓶颈、资金流向进行分析。未来相关部门将采取与产业界更为紧密结合的方式,或者采取联合立项、分段支持的方式,支持医疗器械重大产品的开发。

  在目前的环境下,医疗企业厂商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和发展思路呢?对此,姜峰认为,首先要明白仿制只能带来一时的利润,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要充分利用我国研发成本低,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相对欧美市场时间短、产品生产成本低零配件等配套加工能力强等优势,与院校及临床密切协作积极开展有一定前瞻性的科研合作,使研发平台前移面向临床实际。

  “要注意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及科研理念,特别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产品定型后应与渠道商及大型资源性企业合作,必要时要以股权换投资,大力配合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姜峰认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