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资源法》执行五年来,光伏和风机产业兴起,“十一五”规划对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要求,国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风电的装机容量世界第一,超过4000万千瓦。光热产量多年来保持世界第一,替代了200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光伏电池从2007年开始也连续四年世界第一,去年产量占全球的45%。
整个产业的实质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风电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产业链。过去太阳能行业说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其实不光两头在外,是三头在外,关键设备、原辅材料也都在外。现在国内基本掌握了改良西门子法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同时研发新生产工艺。多晶硅材料是影响成本的一个主要原材料,它的大幅度国产化、规模化,也使得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下降成为可能。此外,一部分国产化的设备和配套材料也在陆续实现国产化。
在投资机制方面,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本投入的市场。
但新能源并网发电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以及对行业的指导上。虽然政府已经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综合减碳的目标要提高到15%,但这其中还包含核能。在发展目标上,我们跟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国家已经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并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而且都在加快这个进程。中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大幅度增长,现在是年32亿吨标准煤,到“十二五”规划末期预计到40亿吨标准煤,2020年可能要到45亿吨标准煤。如果还继续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对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会带来巨大压力。如果还是认为以煤为主的能源局面不可能改变,这就会成为定势。能源不应该再沿着老路、沿着不合理的结构去发展。只有通过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的清洁利用,以及限制总量。
真正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需要拿出具体措施。
尽管有《可再生能源法》,但中国的配套政策和国外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光伏上网电价,此前迟迟没有落实,2009年国家能源局就已准备提出1.15元/千瓦时的电价,一直到2011年8月,才公布了这个定价政策,遗憾的是,截止期限是到12月31日。政策不能只用半年,这个政策批准后要去建电站,做前期工作,总归需要一定的时间,半年能干什么呢?现在造成的结果是一哄而上,不管适合不适合都要建,违背很多建设程序。
除了电价政策以外,还有上网和金融信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国内亟待完善。德国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电价政策,分得很细。中国的资源情况差别也很大,要对不同的资源情况、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电价补贴。德国在初始这几年给的补贴很高,过几年逐渐减少,风电会考虑陆上回收周期短,海上回收周期长,这是很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做规划也不能靠拍脑袋想当然,或者靠现在有多少钱来决定。
现有的一些政策只会有利于“国进民退”,国有大企业依靠其地位圈地,把价格压得很低、因为它们拥有很大的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部分就算亏钱也没关系。
在管理体制上,我们还没有适应新能源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还在用传统的东西去套它,而不是通过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大规模电网、大容量机组,其实跟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都去建“陆上三峡”。风电的规律是不稳定的、分散的,国内也应该更多地走分布式、就地式的道路。在西部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集中发电把它送出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只用这种形式,或者就近建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太阳能更应该是以分布式为重点。
将来的新能源利用是多能互补的形式,不能只靠某一类来源,对每个地区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20年前国务院组织制定能源政策的时候,已经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十六字方针,这是中国发展新能源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非常正确的。多能互补面临的一个瓶颈是电网,现有的这种垄断体制,并不利于新能源的发展,应该改革,当然现在改革的难度也很大。并不是说就不要发展高电压,不要发展远距离输电,而是不能每个地方都用这种办法。应该更多提倡就地消化利用,而且有的地方风多,有的地方太阳能多,有些地方是多种搭配的,应适应具体情况。
技术创新方面,现在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队,都在企业。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但企业的研发无法代替国家层面的战略性研究、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现在国内在一些核心的技术和装备、前瞻性的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实际上民间有大量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但不知往哪申报,如何得到政府支持。对于民间很积极的创新活动,我们需把它们集成起来。
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以前期资源评估为基础的科学规划。气象局多次提出建议进行太阳能全国普查,但至今没得到落实;风能的资源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但也比较粗略;到底哪里放风厂比较合适,相关土地资源利用也没有具体的规划;太阳能在城市如何应用,屋顶怎么用起来,也都缺少规划。只是单纯为了抢项目、抢电价,拼命快上。
现在光伏行业国内市场没有打开,在美国遭遇“双反”,这也反映出了政策的失误。国内产量这么大,又几乎全部出口,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倾销。
启动国内市场,要尽快解决分布式发电的瓶颈,而且要围绕它加快各种示范工程的建设,比如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目前发改委计划建设100个新能源城市,还有两三百个绿色能源县。这个不能空谈,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特点进行 建设,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进行大面积推广。这些工作对于启动国内市场是很重要的。
电监会新上任的主席吴新雄2011年10月份在无锡曾经表态,电监会要从国家战略出发,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强监管工作。大家都知道难度很大,阻力很大,但这还是很有力的一个声音,至少传达了决心。第三方监管部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并网等问题不应由电网方面单独制定标准,而应该是可再生能源行业和传统能源行业相互协调,形成一个互补共存的局面。
解决国内市场的问题,只能更坚定地推进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中的相关政策规定,而且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区段;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有一个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到底补贴多少钱,怎么补贴最合适?要听取业内的各方意见。比如选择十家光伏企业,兼顾不同水平的公司,去进行成本分析,这完全都可以做到。
现在的做法更多的是想用招标逼出低价,我认为这样中国是无法真正培育战略性产业的。当然不是说要用高价去培育,而是需要反映实际情况。合理成本、合理利润、合理价格,那合理成本先要调查清楚,然后再给企业一个缓冲空间,也就是合理利润,让企业能够拥有自我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