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盘点2011年中国工业十大事件

  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事件回放 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空间交会对接是世界宇航界公认的航天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3000多个参研参试单位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勇攀高峰,汇聚成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点 评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充分证明自主创新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是继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任务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

  创新造就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在此次任务中,工程各系统35岁以下的设计师达到85%。实践再次告诉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空间对接技术的成功使得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航天开发。不过也要看到,虽然“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成功对接使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但美国和苏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技术,和他们在太空领域获得的成就相比我们的航天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的富强,随着科技的进步、装备的精良,我国的航天事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蛟龙号”突破深潜纪录

  ●事件回放 7月28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蛟龙号”5000米海试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深海活动能力可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可以说,“蛟龙号”的成功,成为我国举国体制办大事的又一壮举。

  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进行深海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的高技术装备,技术复杂,研制难度极大。早在2002年科技部立项时,国内还没有哪个厂家能够生产接近于项目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此后,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共100余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点 评 “蛟龙号”的成功,成为21世纪以来我国采用举国体制攻坚克难的典范。“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举国体制。“蛟龙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其研制率先享受了举国体制的待遇。其成功也必将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十二五”规划出台

  ●事件回放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两会期间高票通过。

  在总规划的指导下,机械、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多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近日已经陆续发布。此外,“工业产品质量”、“产业技术创新”等重要领域的“十二五”规划也已相继出台。

  其中,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机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在“十二五”期间保持12%左右的年均增长目标,并提出了要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高端装备相结合的战略。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重点推进五大领域的攻关工作,即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兴产业装备、民生用机械装备、关键基础产品、基础工艺及技术。“高端装备”包括先进高效电力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冶金及矿山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新兴产业装备包括新能源汽车、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等。

  “十二五”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所涵盖的“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分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将陆续出台。

  ● 点 评 《规划》注重科学发展,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力求当前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体现内需导向,更加关注民生,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四、“入世”十年

  ●事件回放 12月11日,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日子。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10年来,我国工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仅实现了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在繁荣国内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 评 在外贸地位不断攀升的同时,我们遭遇到的贸易争端也不断加剧。我国成为连续16年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并且连续五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对此,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建议我们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来争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五、18500吨油压机完成“大考”

  ●事件回放 10月10日,中信重工制造的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完成“大考”,成功锻造438吨特大型钢锭。此次锻造成功的438吨特大型钢锭,采用双真空冶炼,内部质量要求按国外着名企业DANIELI标准执行。

  该锻造装备机组是中信重工与德国WEPUKO以联合设计、联合制造、联合品牌的方式推出,规格和功率均创世界之最。该锻造装备机组与750吨·米锻造操作机联动,形成了高度自动化的重型自由锻造平台,锻件正负误差不超过2毫米,锻造一个锻件可同时做10个动作,一人即可操作完成。

  此外,其液压传动系统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泵控技术,比传统阀控大大减少能量损耗,实现20%以上的节能效果。整套设备具备锻造空间大、锻造精度高、能量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性。

  18500吨油压机成功完成400吨级特大型钢锭的锻造,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了世界水平。

  ●点 评 以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为核心装备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工艺体系的成功投用,大大提升了我国大、重型高端和高附加值铸锻件的制造能力,可有效缓解我国电力、石化、冶金、矿山、建材、船舶、航天等领域对大型锻件的燃眉之急,强力支撑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面提升我国大型铸锻件、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形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六、“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发布

  ●事件回放

  10月10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研发并推出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10月第一周的价格指数。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均以1994年4月份价格为基数(100点)。从今年10月起,该指数按周发布,并在每月底将对上月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发布。

  ●点 评 我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在钢铁生产原料铁矿石上的议价能力却十分薄弱,定价权长期掌握在国际三大矿山巨头手中。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发布,有利于促进资源企业有效竞争,引导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打破国际铁矿石巨头垄断市场的格局。

  有专家认为,CIOPI采价主要是针对国内外主流粉矿品种,而块矿和球团矿却并未涵盖其中。尽管世界范围内,粉矿在铁矿石中占据绝大多数份额,但在中国,高炉炼铁原料中仍有30%~35%的块矿和球团矿。如果后两者始终未能列入中钢协CIOPI的采价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CIOPI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和偏离。该指数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七、光伏产业“双反”调查

  ●事件回放 10月19日,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英利集团、尚德电力等多家企业成为被调查对象。

  11月1日,中国光伏产业对此做出了回应。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表示遗憾和反对。同时,国内企业也做好了应诉的充分准备。

  ●点 评 用两败俱伤来形容中美的新能源之战最合适不过。这次美国的“双反”调查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伤害,同时也将会对美国的光伏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光伏产品生产的关键原料,全球多晶硅产量从2004年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6万吨,正是来自中国企业的强大需求推动了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而中国光伏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大部分由欧美进口。

  中国从美国每年进口的光伏产品总额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是20亿美元。贸易关税一旦征收,除了逼迫中国光伏制造商涨价外,也会波及到美国企业。

  八、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回放 7月23日,浙江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两辆动车组追尾,造成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有人批评高铁和动车管理制度不良、高铁的技术不过关、司机不合格,培训时间太短,搞“大跃进”等。

  ●点 评 可以说,7·23事故把中国高铁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铁路建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专家认为,对高铁建设不应全盘否定,而应从中国高铁技术与制造、质量与安全、能力与效率等多个角度,客观评判中国高铁建设乃至中国制造业。

  我国应该从这次事故中吸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在于自身的产业基础,这次事故恰恰凸显了中国铁路机车工业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铁路机车工业的核心能力,专家认为,我国高铁暂时降速可以理解,但不能因噎废食。中国仍要高标准建设高铁,并让其在卸掉包袱、澄清泥沙的基础上重新起飞。

  九、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

  ●事件回放 今年6月,由美国康菲公司担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两起溢油事故。国家海洋局今年11月将其定性为“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12月13日,河北乐亭的107户渔民在天津海事法院正式起诉康菲公司,要求赔偿经济损失4.9亿余元。而起诉历程曲折艰难。

  12月16日,康菲公司表示,基本没有证据显示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今年6月份发生的漏油事故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康菲此前曾表示过要设立环保基金和赔偿基金一事也不了了之,迄今没有下文。

  ●点 评 是什么纵容了康菲石油的傲慢?显然,这与我国缺乏民事赔偿机制相关。

  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对于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的法律机制,业内已经呼吁多年,但在立法层面始终没有建立相应制度,对于各类开发活动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的补偿和赔偿大多停留在口号上。

  长期欠缺的民事赔偿机制,长期对企业的变相保护,长期怕公众集体诉讼影响稳定的心态,使我国的民事赔偿机制在重大的社会事件、污染事件中形同虚设。

  本应战战兢兢的污染企业,反而以异常的自信隐藏幕后;本应扞卫当地民众利益的地方政府不见踪影;而本应成为主要监管者的国家海洋局,只会责成康菲公司向公众和政府做出说明。一声道歉如此艰难,可见支撑傲慢的理念与体制如铜墙铁壁。

  康菲溢油事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三:一是现有海洋保护法律不完备,对海洋污染的处罚过轻;二是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特别是多头监管导致监管不力;三是对跨国公司和国有垄断巨头的监管,更过于宽松。

  十、福岛核泄漏

  ●事件回放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把福岛事故等级定为7级,为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事故。

  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各国民众的恐慌。在国际社会掀起一轮反对和质疑核电站的浪潮。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宣布“弃核”。中国在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此前,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当下,各国都大力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清洁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各国都在新一代核电技术上赛跑。以韩国为例,2009年底,韩国APR1400核电技术中标阿联酋的核电项目,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装备的出口。此时,同时起步的中国在核电发展上还尚未形成“举国体制”。

  ●点 评 对中国这样的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来说,依靠火电支撑注定不可长久;水力发电受自然条件制约,又面临环保压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在充分认识与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核电无疑是清洁能源中的最佳选择。

  近日,环保部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中国对在建和已建核电项目的安全检查也已经完成。《核安全规划》如果顺利通过,意味着中国重启核电项目审批的步伐有望加快。中国核电有望重回高速发展轨道。只是,这将是一条全新的安全、理性的轨道。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