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航运企业的市值“腰斩”,中国港口企业的市值缩水程度则要缓和许多。
2012年1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航运交易公报》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市值50强》排名榜单。深受航运业低迷之累的中国港航船上市公司受业绩和国内资本市场动荡双重影响,出现大幅市值损失。根据榜单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0日收盘,在上海、深圳和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全部60家中国港航船企公司总市值几乎全部缩水,近一半企业甚至惨遭“腰斩”。而港口、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整体排名则较靠前,年初刚完成资产注入的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工)以744.5亿元的总市值坐上头把交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团)以总市值592.5亿元紧随其后;中国最大的海工船舶运营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以573.9亿元总市值位列第3位。
另外,此次上榜的50家港航船企上市公司中,非国有控股公司仅有8家,而由国内民营企业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更是少的可怜,仅有5家。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只以123.77亿元总市值位列榜单第15位。其他几家民营企业,如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恒基达鑫国际化工仓储股份有限公司的排名则分别为倒数第3、第2和第1位。
航运企业光芒不再
在《2011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市值50强》榜单中,由于股价大幅下跌,昔日的市值明星––航运企业已经光芒不再,前20名中,航运企业仅占5席,占比25%。以两家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与中海集运为例,中国远洋的市值由年初的高点1069亿元下跌至444亿元,市值损失近60%;中海集运则由年初的市值高点549.2亿元下跌至247.1亿元,市值损失近50%。而在4年前航运市场高峰时候,中国远洋的最高市值曾在2007年10月25日达到6255亿元,几乎相当于今日所有50强企业市值的总和。
某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港口和船舶企业,航运企业业绩的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容易出现业绩“大起大落”的情形,而企业市值是由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体现的,投资者容易在市场繁荣时过于看好企业资产和未来发展,产生“泡沫市值”。而在市场下滑时,由于航运企业的主要资产––船舶无法从事水运以外的其他生产活动,容易被投资者视为“无效资产”而过度抛售,导致市值过度低估。如2011年12月28日,中海集运在大量卖单的抛售下,市值甚至一度跌破其净资产。
除了业绩亏损的航运企业外,那些盈利能力较好的航运企业2011年的市值变化也各有千秋。上半年盈利1.75亿美元的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12月份市值较年初下跌33%,跌幅较其他航运企业小,以223亿元的市值位列榜单第10位;而同样在香港上市的民营集运企业,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虽然前三季度实现盈利7702万美元,增速同比下滑仅12.7%,但却惨遭抛售,市值缩水近65%,以41.54亿元位列榜单第33位。业绩一直领先同行的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近26%,但其市值却缩水56.4%,位列25位。
在2011年4月借壳上市的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则成为市值波动最大的航运企业,其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仅为33%,这使得其7月份最高市值升至39.58亿元,后出现大幅跳水,2011年12月份总市值为17.18亿元,降幅近60%,位列榜单第49位。
由于拥有大新华物流借壳重组概念,大幅亏损的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曾一度坚挺,2011年12月12日前的市值跌幅仅35%。但之后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加强对企业借壳重组的监管,这使得大新华物流借壳天津海运上市的可能性出现变数,股价随后大幅跳水,甚至出现7个跌停,市值也从高峰时的51亿元,跌至24.8亿元,缩水50%,位列榜单第41位。
坚挺的港口企业
相对于航运企业的市值“腰斩”,中国港口企业的市值缩水程度则要缓和许多,基本没有达到50%的缩水程度。这主要是由于虽然航运业低迷,外贸增速减缓,但港口生产经营形势依然稳定,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据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港口管理处统计,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3.25亿吨,同比增长13.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6.45亿吨,同比增长13.0%;内河港口完成2679亿吨,同比增长13.1%。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9亿TEU,同比增长1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3亿TEU,同比增长11.3%;内河港口完成1564.54万TEU,同比增长18.4%。
资深业内人士马途表示:“航运业的危机有一个传导过程,航运企业首先受到波及,然后才会慢慢影响到上下游行业。另外,从统计数据上看,2011年的港口吞吐量并没有出现下滑,还是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显示运价低迷的主要罪魁祸首是运力过剩,而这对港口企业业绩并不构成影响。”
一位投资领域专家则表示,与主要资产是船舶的航运企业不同,港口企业拥有丰富的土地资产和地方保护。因此,就算在行业低迷期,这些固定资产的有形价值也会比船舶企业高出很多。
全球第一家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TEU的上港集团因为在2011年上半年出现业绩下滑而惨遭市值大幅缩水,跌幅为46%,但其依然以592.54亿元总市值成为市值最大的港口企业,位列50强榜单第2位的位置;综合港口运营商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分别以465.82亿元和200.37亿元的市值位列榜单第4和第12位。花旗银行表示,虽然中国出口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而影响港口业,但相比单一港口企业,招商局国际和中远太平洋等综合港口运营商能均衡地组合旗下港口资产,这有助于渡过港口吞吐量放缓的情况,预计这两家企业2012年依然能实现盈利增长,可能成为港口业中价值最高的企业。
海工船企排名耀眼
位于航运业上游的船舶企业2011年上半年一度备受投资者青睐,市值坚挺,特别是7月份中国航母试航前,拥有军工背景的船舶企业还曾一度出现大幅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月份和7月份两个月的累积涨幅达到111.5%。但是航母军工概念退潮后,船舶企业的市值均出现补跌式大幅缩水,特别是8月份中报陆续出台后,船舶企业的业绩普遍出现下滑,市值随之出现加速下跌,与年初相比,中国重工市值缩水45%,中国船舶缩水54%。
但是,在巨大固定资产的支撑下,船舶企业的市值依然在50强总榜单上靠前,11家入选的船舶企业中有7家进入前20强。年初完成包括大船重工、山船重工、渤船重工、北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等在内的125亿资产注入的中国重工以744.5亿元市值雄踞50强榜首,超过位列第2位的上港集团近150亿元。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以271.8亿元市值位列总榜单第7位。
值得一提的是,4家海工类企业的排名也非常耀眼,全部进入前15强。运营有31艘钻井船的中国最大的海工船舶运营商中海油服以573.9亿元总市值位列50强榜单探花。作为世界最大造箱公司和重要的海工装备制造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54.88亿元总市值超越中海集运和东方海外,位列总榜单第8位。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海工建设项目总承包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209.2亿元总市值超越中远太平洋,位列榜单第11位。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及海工装备制造商,昔日明星企业振华重工自2007年年底开始因业务量大幅下滑而导致市值累计缩水达82%,2011年以188.7亿元位列榜单第13位。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高油价的推动下,全球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在2012年将明显扩大,预计全年可达到5290亿美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海工装备制造及运营企业的业绩在未来5年内出现井喷。但由于海工建设项目投资大,产出效益相对较慢,目前所有海工类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市值要出现大幅回升,尚需时日。
船舶港口企业缘何坚挺
相较航运企业市值“大缩水”,船舶港口企业交上不错的“成绩”,基本没有达到50%的缩水程度。船舶港口企业缘何坚挺,个中缘由值得思考。
从船舶企业看,尽管金融危机对造船业的滞后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但影响还是比较缓慢,况且船舶企业去年上半年一度备受投资者青睐,市值坚挺。更为重要的是,海工市场的兴旺,几乎成了船舶企业的“救世主”。比如4家海工类企业的排名十分耀眼,全部进入前15强。拥有31艘钻井船的中国最大的海工船舶运营商中海油服以573.9亿元总市值位列50强榜单探花。
就港口企业而言,虽然受外贸增速减缓影响,去年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回落,但生产经营形势依然稳定。据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港口管理处统计,去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3.25亿吨,同比增长13.0%。这背后的原因,从大环境讲,我国经济增速虽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大宗商品进口保持较高增速,对港口吞吐量形成较大支撑;从行业角度看,航运业低迷不会牵连港口企业,因为其低迷的罪魁祸首是运力过剩,与港口业绩八竿子打不着。
正因为如此,船舶港口企业才能行业大波动中挺得住。
当然,今天坚挺不等于明天坚挺。船舶港口企业业绩不错,得益于前者有海工市场“帮忙”,后者占据了有利“地形”。一旦航运市场继续低迷,其滞后影响日益显现,船舶港口企业就自身难保了。因此,船舶港口企业只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多下功夫,才能避免业绩的大起大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