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件与模具结构的关系
该塑件是耐高压电绝缘用的,型腔面多,各配合尺寸多。要求塑件组织密度高,尺寸公差严。塑件的形状特性,与塑压模选定加压方向及分型面,确定模具结构及成形零件工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采用的塑料粉4012成形性较好,适应于压塑成形。要保证零件质量,主要由模具来保证。根据我厂设备情况和加工模具的条件,为使模具结构力求简易,采用移动式,不固定在压力机上。此套塑压模的结构图,在我厂SY71-45型塑料制品液压机上压胶成形。其分型面平行于压机的工作台面,分上模、下模、中模三部分,压制成形时,首先将中模套于下模上,加粉后再将上模盖上。压塑成形完毕后,将模具从压机内拉出,使用上下卸模架开模。
操作时,先将上下卸模架推杆插入相应孔内,一起推人压机,压机闭合时,即行分模,取出塑件。同一分型面上所使用的推杆高度必须一致,以免开模时,由于推杆高度不一致,使模具倾裂,而损坏模具,或使塑件变形。
该套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加工方便。因加料、开模、取件等工序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所以,在设计制作时也考虑到了整个模具重量小于20kg。
2针对模具结构的优缺点,应注意的几个设计要点
因压制的塑件要求精度高,为保证塑件各处组织致密。我们采取的是封闭式压胶,加料腔本身就是型腔的延续部分,成型压力通过上模完全传递到被压制的塑件上,并没有多余的塑料溢出。其优点是:能压制密度很高的塑件,成型压力比较低,且有垂直方向的飞边,易去除飞边。但要求加料量精确,顶出塑件也较困难,塑件在脱模时表面易擦伤。为此,在设计此套模具时,针对这些不利因素,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要点:
(1) 加压方向选定后,分型面位置使塑件落在下模。为使成型压力都作用于成型塑件,并使塑件流动方向与加压方向一致,把模腔设置在下方。从而便于加料,便于塑料流动。压力通过上模向压胶件的内侧方向加压,这样塑料粉易装入。而且压力能有效的利用,便于成型零件的顶出,防止塑件变形,简化模具结构。
(2) 中模是加料腔和型腔共同组成,因此,对中模的开口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得好,可以使压塑工作顺利,塑件质量好。在中模人口处设计了一个小圆角R2,和一段取1/3~1/4H,高度为12的1º斜度,它起了三个作用:
1)减少上模及塑件顶出时和其侧壁之问的摩擦。
2)使上模进入方便。
3)便于排汽,废汽可从斜度排出。
从而使塑料粉顺利地填满下模型腔,生产出的塑件没有汽泡,毛刺很薄,保证塑件外表光滑。
(3)成形部件主要由上、中、下模和Ф3.6型芯(2个),Ф3.3型芯(20个)组成。下模零件图,直接决定塑件的大小,故在决定其尺寸时,将收缩率计人,收缩率取0.9%。上、下模外形尺寸与中模滑动配合,其单边问隙取0.05~0.1毫米。上模上端与中模上端配合,防止熔料溢出,并有导向作用。下端为成形部件,两侧有R3园角,十个搭子设有脱模斜度lº,并要求搭子中心与下模对应孔中心位置一致。具备了这些条件,上下模配合压制塑件时,塑料粉流动较为容易,从而更好地压制塑件的内表面及端面。
(4)上、下、中模型腔部分的粗糙度,决定了塑件表面的粗糙度。又塑件表面的粗糙度随型腔的磨损情况而降低。因此,为保证塑件的质量,我们把上、下、中模都采用Crl2材料,因为Crl2材料是常用的高碳、高铬工具钢,具有较好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抗回火稳定性及热处理变形小等优点,但碳化物偏析严重,改锻后使用效果才更加显著。所以我们在使用前经过锻造再加工。为了提高上、下、中模的机械性能,增加强度。淬火热处理上模HRC55~60,下模和中模HRC52~56。并采用线切割工艺来加工上、下、中模型腔,留有0.05~0.08研磨余量,用研磨砂研磨抛光型腔,来保证模腔精度与很高的粗糙度。经过抛光、淬硬后,压制塑件时塑料粉易流动,可防止塑料粘模及磨损模具内腔,提高模具寿命。
3成型时工艺条件
由于是封闭式压胶模,操作时需严格控制毛坯重量,我厂是用天平称好塑料粉重量。首先是备料,成形时应预热:模具预热温度为90°C~100°C,时间为6分~15分。成形压力>250kg/cm²。;成形温度155°C±5℃,保持时间l~1.5min/mm。到保持时间后即可脱模。值得注意的是:模温对流动性影响较大,一般超过160°C时,流动性迅速下降。
4结论
该塑压模投入使用多年以来,生产出的塑件光滑、平整;无汽泡、无夹生,只有垂直方向的飞边(毛刺),去除就行。完全达到了用户的满意要求。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