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具的维护要领
级进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拆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清洗掉料屑等,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上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模具结构形式,其卸料板的拆卸,应保证平衡弹出。卸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内凸模断裂。
1.1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利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更换凸模时,应看通过卸料板是否顺畅。针对维修后凸模总长度变短,需加垫片达到需要的长度时,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使用新凸模或凹模镶块时,要注意清角部位的处理。内凹清角因研磨中砂轮的磨损,会有较小R产生,相对在外凸处,亦需人为修出R,以使配合间隙合理。对成形的细小突出部位更需注意。更换已断凸模,应查其原因,同时对凹模进行检查是否已引起崩刃,是不是需研磨刃口。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较平的铁块置于模芯上用铜棒将其轻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而靠强力敲入(必要时,可在模芯底部角倒出R以便容易导入),组装时如受力不均,在凹模下加设垫片应平整,一般不超过两片(且尽可能使用钢垫),否则容易引发凹模的断裂或成形尺寸不稳定(特别是弯曲成形)。凸模及模芯等组装完毕,应对照料带作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芯有无倒装现象发生,确认无误后方可组装卸料板或合模。注意做卸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以便获得足够的锁紧力。锁紧时应从内到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一次锁紧某一个螺丝再一次锁紧另一个螺丝,否则会造成凸模断裂或降低模具精度。
1.2卸料板的维护
卸料板的拆卸,可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将其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已全部拆卸,是否因卡料等引起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作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合卸料板时,先将凸模及卸料板清理干净,在导柱及凸模的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使用橡胶槌子或铜棒平衡敲入至适当位置,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其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有否损伤,新换件是否已作适当的处理(如凸模也是否倒角,是否能通过卸料板等),查出原因,再作适当的处置。卸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卸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料板镶块和卸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卸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1.3导向部位的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销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需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卸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视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1.4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通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孔位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正销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2、模具常见故障的排除
2.1冲压面出现毛刺
刃口磨损或崩刃,应重新研磨。下料刃口的研磨量应以开出新的刃口(磨损部分已全部去除)为准。成形件因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其寿命亦不同,研磨时需注意,并兼顾加设垫片的方便性。每次刃口的研磨应是针对所有的凸、凹模刃口,否则会造成维修及刃口研磨的频繁,反使生产不顺畅。模具间隙不合理,即使重新研磨刃口后,效果亦不佳,很快又出现毛刺等,须检查冲切断面形状,确认后作适当的模具间隙调整。针对一些下料的清角或细小突出部位间隙作适当的放大。
2.2跳屑产生压伤
模具间隙较大,在研磨凹模刃口后,跳屑现象会加重,需提高模芯加工精度或修改模具设计间隙。冲压速度提高时,跳屑问题更严重,应考虑降速或使用吸尘器。改善凸模形状,将凸模刃口面修成不易跳屑的形状,如加大凸模刃口面斜度或改变斜度方向等。凸模磨损后料屑附着于凸模上引发跳屑,需研磨凸模刃口。凸模较短,产生跳屑,将其加长,即增加进入凹模的凸模长度。另外,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上升。针对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应作相应的处理。
2.3废料阻塞
漏料孔尺寸偏小,特别是细小突出部位,可作适当的放大。料屑翻滚,即漏料孔较大时,造成料屑翻滚而形成堵塞,需缩小漏料孔尺寸或使用吸尘器,料面滴油太多,油的粘度过高,可控制滴油量或更换油的种类(降低粘度)。刃口磨损,废料毛刺相互勾挂,落料时发生挤屑,有可能胀裂凹模,需及时研磨刃口。凹模刃部表面不良,如表面粗糙或模具过热时,粉屑烧结于直刃部表面,使料屑排除时摩擦阻力加大,需对凹模直刃部表面进行处置。凸模形状及凸模刃口面斜度研磨不利于排屑,作相应的改善。性质粘、软的材料也会造成排屑困难。
2.4卡料
严重的卡料会导致模具损坏、断裂、崩刃,使模具工作失去平衡,精度严重受损。送料方式及送料距离和材料放松位置未调整好,需重新作准确的调整。生产过程中送料距离发生变异,须重新调整。材料的宽度尺寸超差或材料弧形以及毛刺过大,应更换材料。模具安装不当,与送料机构垂直度偏差较大,重新安装模具。模具与送料机构相距较长,材料较薄,材料在送进中翘曲,使送距不准,可在空档位置加设上下压板,或在材料上下加设挤料安全检测开关,使送料异常时能及时停止冲压。模具顶卸料不佳,如上模拉料折弯处卡料等,检查是否顶出弹力不足,顶出过长,顶块(销)处理不佳,仔细观察再采取相应的对策。
2.5凸模断裂
各种因素引起的跳屑(模具内有异物)、废料阻塞及卡料均导致凸模断裂。另外,开始送料时(冲半料),模具导向不准及卸料镶块导向部位磨损时,需作定期维护。成形件所选用的材质不恰当时,针对细小凸模作结构设计方面的改进,加大尺寸,而在冲切刃端将加出部分去除。大、小凸模相距较近,受材料牵引引发凸模断裂,须加强引导保护,或加大凸模尺寸,小凸模磨短1个料厚。冲压间隙偏小,需加大。冲压油选用不当(挥发性强)或无冲压油进行冲压,导致刃口磨损加剧或凸模崩刃、断裂等,需更换油的种类并控制冲压油滴油量。
2.6加工零件变形
刃口磨损,使下料尺寸变化。毛刺太大时可能引发后续折弯发生变异,需研磨或更换。送料及导料不准,料带未及时放松,或导正销径不足(磨损)无法准确导正,需重新调整送料长度及放松时间,或更换导销。模具成形定位尺寸不准、精度较差或磨损,造成冲压件尺寸变化,须重新研磨或更换。材料的滑移,造成折弯或冲裁时尺寸变化(翻料、偏心、形状不对称等),须注意调整压料,且前段下料毛边不可大,否则对后续成形产生不利。卸料板与材料的接触面以及折弯模芯等冲压中产生压损、磨损,导致成形尺寸的变化及形状的不良,须重新研磨或更换模芯。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异,宽度厚度尺寸误差,引发成形件尺寸的变化,需对进料状况作适当的控制。折弯部位垫片加设较多时 ,会导致折弯尺寸成形不稳定,可改用整体垫块。另外,模具让位孔过小,顶出不佳等均会导致加工成形的变异,视具体状况克服。
2.7模具维修保养不当
该换而不换,螺钉未拧紧,组装错误或未按原状复原,将会导致更严重的模具损坏,必须加以注意。
总之,针对级进模在冲压生产中出现的故障,需做到具体分析,模具维修中常被忽视的地方,如模具的导向精度、导料精度及模内弹簧使用状况,会影响到模具的其它各个部位,必须作定期的检查及维护。在生产中积累和制定合理的模具维修数据,即实施定期的维护保养,把模具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延长模具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