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制造业“空心化”危机初现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十年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根据今年中国企业500强统计数据,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已现端倪。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营收总和占40%以上,利润额却只有30%左右;而“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商业银行营收总额只有6%左右,利润总和却占27%。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在融资成本、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原材料成本、工资成本等方面面临“软肋”,将导致“空心化”现象显现。

  制造业喜忧参半

  目前,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机床工具行业从总体规模上,已经位居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2009年又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2010年,我国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比2005年增长339%,年均增长率34%。当年,行业利润总额310.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6%,年均增长率为35%;出口额70.3亿元,比2005年增加134%,年均增长率为18%。数控机床方面,2010年,我国机床行业生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223897台,比2005年增长375%,年均增长率39%,国产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

  而作为我国轻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家电行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家电制造大国。

  据专家介绍:“2001年,中国家电规模不到2000亿元,到去年已经达到9642亿元,10年的时间,增长达到了400%;家电业出口也由2001年的7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500亿美元,翻了20倍。”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等商务成本的相对低廉,造就了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但伴随人力资源低成本的是相关技术的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生产率及附加值偏低。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德国的5.56%,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行业整体利润回报率看,美、日、德的制造业都是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近几年尽管美国制造业比重有所降低,但美国制造业产值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在美国对外出口的全部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到72%。而相比之下,近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呈逐年降低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国内制造业实现利润增幅与2007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企业利润下滑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生产经营形势趋于严峻。

  “空心化”现象凸显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点。即制造业增长速度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而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低。这种现状,一方面说明我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下一步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将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制造业“空心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缺乏核心竞争力。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和45.7%,与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直接表现就是研发投入不足。

  据研究表明,国际上大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比重的5%左右,甚至达到10%~15%,而我国企业中除了华为等“凤毛麟角”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达不到5%。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迅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导致制造业“空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遇到了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工资的增加对劳动者而言,是对劳动者收入偏低的一种“还账”,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升级比较缓慢、制造业附加值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又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企业的利润。

  专家认为,制造业是真正的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其他任何产业都不能替代的。纵观世界历史,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就不会有真正的大国崛起。目前,我国制造业亟需破解诸如产业的转型升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等难题,其呈现出的“空心化”现象尤为值得警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