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风电产业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2011年3月的统计,2010年我国除台湾省外其他地区共新增风电装机12904台,装机容量达18.93GW,自2009年后继续保持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第一的排名。

  2010年底我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GW,全球累计装机排名由2008年的第四位、200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与2009年当年新增装机1380.3万kW、累计装机2580.5万kW相比,2010年新增装机增长率37.1%,累计装机增长率73.3%。在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保持翻番增长后,2010年风电装机累计增长率首次低于100%。客观审视我国风电发展成果虽然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总体来看,我国风电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挑战。

  第一,我国风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必须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我国风电产业就总体技术研发水平而言,不论机构数量、就业人数和质量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风电产业的快速起步超过了预期,在企业产能及企业数量短时期内膨胀的同时,出现了“同质化竞争、重数量扩张,轻产业升级”的趋势。业界已经出现了80多家整机企业,预期产能都大大超过了实际市场需求。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了产能过剩的文件,对此提出了警示,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即为了规范风电这个新兴产业,必须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引导并要求企业从自主创新、重质量、重服务等方面着手,不断促进风电经济性的改善以及产品可靠性的提升。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可以预料,在“十二五”期间,风能产业的发展将会从“重产能、重市场扩张”等创业阶段的目标,转向以产品的进一步升级为主要任务,强调不断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可靠性等方面来。

  第二,风电并网瓶颈不断凸显,成为未来风电发展亟需的首要问题。风电作为一种间歇性电源,大规模风电开发势必受到电网消纳随机性电量能力的限制。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距负荷中心较远的地区,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电网建设对风电开发存在一定的制约。在当前西北、华北和东北我国风电基地集中地区,风电发出的电力无法正常并网,这已经成为未来风电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表面上看,风电场建设周期短,而电网建设则相对复杂,难以完成同步建设,风电的快速发展凸显这一差异,从而带来了弃风,及消纳困难等问题,但从深层次分析,风电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电力系统做出一定的专门安排,以适应风电这种间歇性、随机性的特点。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风电是共识,关键在于完成由快速发展向健康发展的转变。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常用“中国速度”一词来描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史无前例的发展进程和变化,而中国风电无疑是“中国速度”的又一典型案例。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迅猛发展后,中国风电201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尽管从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从发电量上来看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2010年我国风电发电量仅为50TWh,这一方面是因为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相比国外的平均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风电的吊装容量与并网容量间差异超过30%,而国外风电发展较先进地区,两者之前差异仅在10%以内,这大大影响了风电效率和效益。此外,风电机组关键的设计技术依然依托欧美,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长期运营维护的经验也有所欠缺,自有风资源评价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人才的培育和储备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等问题都反应了中国风电若要领导全球尚需时日,风电产业的“大跃进”将使中国风电的“旧患新伤”更早的浮出水面。面对外界对风电发展速度的质疑,以及风电上网难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的发展风电,但问题在于,不论是制造业还是开发商都要考虑如何尽快实现从快速发展到健康发展的转变。

  第四、风电设备质量面临考验,解决的出路还是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2010年,多起风电机组质量问题引起各界对风电机组可靠性的质疑和担忧。在这些事故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市场产能过剩引起制造商间的恶意竞争,“价格战”造成风电机组及配套设备的质量难以保证;但除此以外,还有配套设备质量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如大唐左云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倒塌事故,一方面是塔筒所用法兰的低温冲击韧性远达不到国标的要求,二是现场施工单位对螺栓力矩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机组的塔筒连接螺栓大部分力矩不足。酒泉等地大面积风机脱网事件更是技术标准要求不统一、大部分设备的低电压穿越功能没有开通,以及电网自身问题等多重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质量问题的成因,风电行业组织和主管部门,已经呼吁尽快采取措施,完善风电行业的质量标准,使有关产品的质量信息明确化、具体化,并通过检测认证等第三方评价制度,贯彻落实标准的执行。同时,还将建立质量监测、报告、披露和预警体系等。但从中国风电每年千万千瓦的装机量和整体事故原因看来,十几台风电的倒塌只是小概率事件,年轻的中国风电产业尚待完善和提高,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面对质量隐患,政府的立场是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第五、应对贸易争端,化解贸易摩擦矛盾,成为风电发展的新问题。2010年底美国贸易代表办(USTR)出人意料地把矛头指向中国风电产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递交一纸讼状,指责中国政府对风电产业的补贴“造成贸易扭曲”。但事实上因美国对风电的补贴比中国还多,其并没有提出此质疑的优势立场。有资料显示,美国2010年1-9月,已经向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46亿美元补助,其中风电企业获得了30亿美元。据分析,USTR此番行动是由于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小之又小,美国风机企业在中国竞争力低,加上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计划让人畏惧,才使得美国想竭力保住美国风电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对此,中国政府也快速地做出了回应,一方面,积极开展反诉讼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自我审查,尽力更正让美方产生误解的条款。如,对于美国引以为证的2008年发布的《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主动的撤销。此外,中国政府对美方在我国海上风电招标方面的质疑也作了有力而合理的回应。虽然目前与美国301条款的贸易争端基本上顺利解决,此事也侧面地给中国企业和政府敲了警钟,不论是制造商还是开发商不能一味要求政府保护,“走出去”更不能依赖国家“保驾护航”。此外值得关注的是,USTR对WTO起诉中国风电补贴不仅是对WTO裁决的中国清洁能源“第一案”,也是两国在国家层面WTO展开诉讼和反诉讼的“第一案”,后者的一旦成立不仅会影响到清洁能源产业,而且会牵涉整个双边贸易。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的进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美国政府、行业协会至工会都参与其中,而中国目前在应诉方面基本指望商务部,工会、行业协会在应诉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弱。为适应未来国际争端解决需要,中国企业应注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六,部门争端会对风电发展造成一些损害,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协调。在过去的5-6年中风电发展迅速,掩盖了各种矛盾,目前风电增速放缓,各类矛盾,尤其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凸显。首先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迟迟不能出台,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争吵不止,导致了风电发展补贴资金不足。产业发展部门与能源主管部门在产业发展思路上不一致,导致了地区发展规模之争和企业的技术路线之争。价格主管部门固定电价的思路和能源主管部门的市场竞争定价策略之争促使风电开发和装备制造的无序竞争加剧,危及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展望回望十一五,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甚至没有受到近年经济低迷太大的影响。经过连续多年翻番,2009年起,中国风电新增装机成为最多的国家,到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超过美国达44781MW,跃居世界第一,其中运营装机容量31GW,年发电量50TWh。同时,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具备1.5MW以上各类技术类型、多种规格产品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

  依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风电的发展,得出此判断的趋势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的强力支持,坚定不移发展风电中国政府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总能耗15%,以及2020年GDP单位碳强度从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对此领域追加50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然而,最近的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引起人们对于核能安全性的关注,中国政府已经暂停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填补核能停滞的空缺,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2010年4月可再生能源法的修正案对可再生能源入网消纳提供了更有利的条款,另外,将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新的输电网。此外,“强制市场份额”政策已经为非水电可再生源电力供应设立了2010年达到1%,2020年3%的目标,但目前在中国,生物质能和光伏发电都还非常有限,为达到这一目标风电将担负更重的要角色。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计划中,中国政府明确表明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则、系统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计划到2015年,累计并网运行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GW左右,年发电量超过190TWh,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GW。由于电网建设滞后,加上并网程序和机制的影响,并网装机与实际的吊装容量存在一定的差距,(2010年,吊装容量44.48GW,而并网容量31GW)依此推算,风电的装机容量在十二五末将达到130GW,年均增速为15GW左右,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中对中国风电发展预测的积极方案情景相一致。

  (二)风电经济性提升,产业进一步成熟风电不仅有清洁的特性,装备的生产环节对能源平衡和资源消耗要求也少,一般通过3-6个月的风电运行,即可全部回收。此外,风电对土地、水资源的要求很少,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有限。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风电的成本已经较为清晰。我国已经颁布的风电区域上网电价在0.51-0.61元/kWh,比常规电力价格高出50%左右。2010年,由国家审计署对央企经营的风电审计结果表示:虽然各央企电力公司之间盈利水平有差异,但是央企的风电企业或资产普遍盈利,其中盈利水平大体上在每千瓦时0.05-0.15元。随着风电设备单位投资水平下降、风场选址水平提高以及风电机组效率的提高,风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2009年,全球风电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过度,使得风电装备制造在成本和质量上的竞争日益激烈,2010这一趋势在中国也得到了持续,风电装备价格进一步下降,从2010年初的4000元/kW,下降到年底的3500元/kW左右,降幅高达12.5%。即使在未来几年,因为资源开发难度的增加和经济气候的回暖,风电机组的价格会有所回升,但风电的经济性的提升已成为事实,这一局面将进一步地提升开发商的积极性,大力推动风电的发展。此外,由于普遍看好中国风电市场发展前景,大量投资商纷纷涌入风电设备制造业,并开始出现过热局面。风电制造业的激列竞争最终迎来兼并整合时代,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加之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明显扩大,整个行业正在步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发展轨道

  (三)并网问题有所缓解,电网建设和风电消纳仍需提速随着电网企业对风电认识的不断提高,过去几年里,电网公司对于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国运营装机达到31GW,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速接近100%。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并网容量占全网最大用电负荷的4.2%,其中,前三位蒙东、吉林、冀北分别为82%、28.6%、9.8%。风电发电量为50T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4%。同时,电网不再把风电视为垃圾电,加快了风电电网建设步伐、提高电网吸纳风电能力。自2010年9月甘肃酒泉至兰州75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成后,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外送通道基本打通。为了协调蒙西地区风电,加大了内蒙古向京津塘电网的电力外送,从原来的200万千伏安提高到350千伏安,夜间全部输送风电。考虑到东北三省风电发展较快,东北电网建设若干条500kV的输电线路,以缓解风电上网难的问题。此外,电网还鼓励风电就地消化,目前蒙西和吉林当地的风电已占其社会用电量的15%以上,其中吉林已经占到17.5%。但由于风电发展较快,电网建设滞后风电发展,弃风问题在蒙东、蒙西、吉林、黑龙江和甘肃依然是大问题,上述地区一般风电场弃风在10-20%之间,平均达到15%。毫无疑问,并网与消纳的困难仍然是中国风电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促进远期风电在全国社会经济中发挥较大作用,必须既要从技术层面克服关键技术,制定并网技术标准,加入电网建设和区域连接,更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公平合理安排,疏通利益传导渠道,引导企业投入。我国近来风电产业一直呈现“规划追赶现实发展”的现象,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风电资源得到开发,各界都需要认清这样一个形势,合理的电网规划、电网建设,包括国家对电网补贴的预先计划都必不可少。可喜的是,目前电网上下都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接纳90GW和200GW的风电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如果电网的建设和消纳规划能按这一目标来安排,中国风电将突破瓶颈,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四)海上风电开发力度会加大我国陆上风电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向上增长的空间已相当有限。海上风电是未来风电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海上风电的开发力度,计划2011年启动第二轮江苏1GW海上特许权招标,并推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海上风电的发展,这将不仅带动海上风资源的开发,更是会打造一批大型风电机组制造产业的发展,从而打破发达国家对于大型风电机组的垄断格局,促进海上风电成本的降低,给中国的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