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与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16家电力及电力装备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标志着全国范围的跨行业智能电网领域产业联盟的成立。同时,我国许多地方也纷纷成立相关的智能电网联盟,如北京中关村的数十家企业成立智网联盟,珠海成立智能电网产业联盟,武汉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了产业合作的新阶段。
智能电网产业合作步伐加快
日前,北京市丰台区莲香园小区完成智能电网系统功能改造,成为全国首个面向普通居民实现运营的智能电网小区。事实证明,智能电网在助推“多网融合”的过程中,将推动家电、家居等相关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将达1240亿元。面对这一市场商机,海尔、海信等已经开始着手开发智能家电。
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乃至全社会理念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不仅将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上下游数百个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将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广阔领域的建设发展相呼应。目前,这张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产业网络正徐徐展开。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部副主任沈江曾表示:“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不局限于传统产业链,除了需要输配电行业的配合外,还需要上下游很多产业的支持,会催生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传统电网下的业务模式将会逐步改变,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业务将不断融合创新。
按照国家电网的计划,经过前两年的试点阶段后,智能电网从今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今年年初,智能电网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建设智能电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这推动了智能电网的产业合作不断提速。
同时,我国电网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将共同推进智能电网,中韩就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加强合作,中国电科院与德州仪器签订智能电网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许多地方也瞄准智能电网带动的相关商机,江苏、上海、扬州等已提前抢跑,纷纷建立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
有数据显示,预计2011年将有约500亿元用于智能化建设,其中,智能电表仍是主要投资对象。自2009年首次集中招标开始,国家电网已先后举行过多次智能电表集中采购招标活动。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路琨对此指出:“国家电网对智能电表的招标已经对电表行业产生了深远的重构影响。”垂涎于智能电网的市场容量,许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都在为智能电网产业化的商机磨刀霍霍。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所所长肖立业曾表示:“30年后,中国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将实现产值40万亿元。”
国家电网编制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系统地提出了包括7个技术领域、28个技术专题和137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该规划分析了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待研设备”制定设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计划,这势必将成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分割智能电网蛋糕的着力点。同时,这也将逐步打破设备企业之间的技术界限,引领设备企业的技术升级。因此,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业来说不仅是一次“洗牌”,更是一次“换血”。
相比之下,在智能电网投资中,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设备占绝对权重。但是,该市场因为技术壁垒、行业进入和资金门槛都很高,和竞争激烈的配电市场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业界专家指出,尽管目前国内企业在电网建设上的部分设备技术已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还要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上多下功夫。
渴求新应用模式和盈利模式
投资巨大的智能电网,如何从中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服务供应商、电力用户多方共赢,将成为智能电网能否推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智能电网的关键目标是催生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新的产业革命。赛迪顾问报告也称,智能电网将和此前的互联网一样,对新应用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渴求非常强烈。
路琨表示:“智能电网涵盖了多门类技术,要以发展需求为驱动,通过研究、推动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同时,在当前业务发展驱动力不足时,也需要通过技术引领业务的创新。”目前,智能电网建设所需要一系列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而智能电网的试点和研究工作也正是通过积极实践去推动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化,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大规模推广。
目前,国家电网副总经理栾军在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颁奖仪式上表示:“建设智能电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智能电网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引导智能电网产业升级,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宣传和交流。”业界专家也建议,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鼓励广泛的企业参与,促进智能电网产业开放式发展,企业要投入研发力量致力于新应用和新盈利模式的分析!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