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模具产业的贸易逆差一直呈下降趋势。据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模具进出口逆差为3.5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95%。2006年,我国共进口模具20.47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2100万美元,降幅为1%;出口10.41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03亿美元,增幅高达41%;外贸逆差为10.06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24亿美元,降幅为24.4%。这种现象说明我国模具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向前跨了一大步,同时模具进出口结构也渐趋合理。
2007年上半年,在进出口模具中,占比最高的种类为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到进出口额的53.34%和71.33%。塑料橡胶模具进出口的发展速度快于模具行业的总体水平,与2006年同期相比,该类别的进口比例增加3.6个百分点,出口比例增加3.41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模具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在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目前还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方面,仍供不应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进口。以冲压模具为例,2006年,我国进口冲压模具50645吨,单价为14913美元/吨;出口39890吨,单价为5867美元/吨。同期,我国进口塑料橡胶模413715套,价格为2532美元/套;出口1217772套,价格为602美元/套。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出口模具的平均单价只是进口模具价格的1/3~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外资企业在我国模具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广东是我国模具产业的重要基地,其产能约占我国模具产能的40%,出口量占我国模具总出口量的45%。但是,广东模具企业中“三资”企业占了相当的数量,其产量约占广东模具产量的70%,而且是出口的主力。除浙江民营企业占据当地模具产品出口的主导外,其他省市模具的出口大多数也以“三资”企业为主。我国本土的模具生产企业,由于创新开发能力薄弱,其总体水平要低于“三资”企业。对外资和外贸依存度大,会对行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
模具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每300万元模具产值可带动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因此,我国模具行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变到以质为先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我国模具行业的质量与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拥有全球市场竞争力,使模具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相结合。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