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智能电网设备安全亟待技术保障

引言: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电气行业来说,电网建设将成为2011年电力投资的重点,同时相关的智能电网建设、农网改造、特高压电网建设也将再次遇到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日前,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召开。会议对国家电网公司制订的四个特高压及智能电网标准进行了讨论审议,并最终获批成立项目工作组。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上述标准的技术体系一旦成熟并得到国际认可,该标准就将成为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智能电网建设第一次与世界其他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建设提速需要标准指引

  为何要将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拿到会议上来讨论?这可能与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趋势有关。北京一家电力设备供应商对记者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嗅到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机遇,因此急着制订相关标准予以规范。

  事实上,智能电网的发展已是客观必然。当前,我国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消耗量大、污染严重,而此前曾被看好的核电技术,却因日本核泄露事件暂缓发展,但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对电能需求趋势却无法回避。

  据BP公司公布的最新年度能源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的发电量为4.1496万亿度,下降3.8%,占全球的20.7%,而中国的发电量为3.7251万亿度,同比增长6.9%,占全球的18.5%2009年中国的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89.77%,而2007年为75.18%2000年为33.97%1990年为19.50%。有市场人士预计,这个数字2010年将接近100%,而2011年不出意外将大于100%。因此,发展特高压及智能电网是十二五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电网公司也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将达4万公里,形成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网架。

  业内人士认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电气行业来说,电网建设将成为2011年电力投资的重点,同时相关的智能电网建设、农网改造、特高压电网建设也将再次遇到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据了解,目前已有相关电力设备供应商及地方电力公司开始加大智能电网的市场开发力度。广发证券研究员发表报告指出,国电南瑞公司2011年继续受益于智能电网建设,调度自动化以及电表、采集等电力设备得到快速增长,公司在软件控制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有望继续使公司拿下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节能化总包工程等多个大单。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近日宣布,今年下半年,该省将开展省级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年内将完成7座充电站和480个充电桩的建设,在国内率先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监控主站。

  技术标准体系的制订,将为电力设备供应商及地方电力公司指明业务发展的方向。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份标准及早出台,不然等设备上马后再出台标准,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上述电力设备供应商如是说。

  设备安全亟待技术保障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家电网公司急于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主要还是出于对智能电网设备安全方面的考虑。业内人士透露,国家电网将在未来10年投资超过4万亿人民币,用于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而总投资的15%将用于与设备安全相关的建设。

  据了解,我国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由此看来,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是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各个环节的设备安全都关系到整个智能电网的安全。

  据了解,IOActive 的研究人员曾在2009年使用联合网络攻击远程潜入并控制了智能电表。他们能够接管一台设备,在液晶屏上显示一条消息,并从电表到电表散布攻击。尽管这些研究人员没有造成任何毁坏,但这个实验说明,目前许多正在部署的、用以支持智能电网项目的设备——智能电表、传感器等,都存在使电网受攻击的风险。上述设备商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设备的安全性已成为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重要基础,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备安全性的保障,则需要有特种木马防御体系、密码技术等多种信息安全手段来和智能电网的相关电力设备配合、补充,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

  目前,我国相关智能电网安全的标准制定、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正在积极进行中。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