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至今历经7年。辽、吉、黑三省开始摆脱了困扰多年的“东北现象”,经济增速连续5年高于东部沿海省份。今年一季度,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不减,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未来5年,东北地区将努力从“追赶者”向“赶超者”身份过渡,重新确立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位次与坐标,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季度开局良好 东北经济增速继续领先全国
“十二五”开局伊始,东北三省保持了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惯性,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辽宁省一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9.1亿元,同比增长40.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幅将在30%以上,比去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去年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的沈阳市,一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6亿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2亿美元,增长27.1%。
吉林省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达到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2.1%。其中,长春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之完成 701.5亿元,在去年同期增长22.1%的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了12.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49.8亿元,增长55.8%,同比净增近90亿元。3月份长春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09.2亿元,增长21.6%,单月产值首次跨入600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黑龙江省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则异军突起,前两月进出口总额达40.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5%。
来自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已连续5年经济增速超过东部沿海省份,连续3年增速高出全国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东北三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90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国10.3%的平均增速。
同时,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26亿元,同比增长29.5%,在四大区域板块中位居第一。“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1%。
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松说,从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看,一季度东北各省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开局之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延续了“十一五”的快速上升势头,而且已经迈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向全面振兴的目标冲刺。
——“十二五”规划绘就“全面振兴”路线图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分析东北三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可以发现,各省均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振兴”的目标与路线图,强调以科学发展作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注重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东北各省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初步建成产业带、城市带和旅游带,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连要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到“十二五”末,辽宁有望迈进东部发达省份的行列。
吉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长。加快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构建若干世界领先、国内龙头的产业高地,显著提升吉林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到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提出,5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国家对俄合作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十二五”要成为黑龙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肖兴志教授指出,科学的发展思路、强烈的发展愿望、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坚定的发展信心,是东北三省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共同特征。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积淀,东北三省已经逐渐找到了走向振兴之路的突破口。“十二五”将是东北重塑辉煌、谋划在国家经济版图上新坐标的关键时期。
——实现“全面振兴”需把握四大关键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东北地区提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例如要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等。有关部门和学者认为,东北地区要实现规划中目标要求,需要把握四大关键问题。
一是坚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强的投资力度。东北地区与南方沿海发达省份不同,江浙沪粤等省份已经发展到新的“拐点”,投资相对平稳,跨越式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东北地区尽管增长速度很快,但仍然处于追赶和赶超阶段。例如,广东、江苏、山东经济规划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10,东北三省中经济总量最大的辽宁省,2010年仅占全国总量的4.49%。因此,东北地区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没有较快的总量扩张,较大的投资拉动,就难以实现。
二是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装备制造、冶金、石化、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是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传统优势产业是否能否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的生产力。因此“十二五”期间,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需要进行“再工业化”,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将成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而且可以使东北避免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曾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与此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应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各省应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坚持区域协调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上述四大经济带,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十二五”规划中,三省均对各自的经济带做出了详细明确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并将经济带作为牵动全省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力军,但缺乏与整个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接。因此,“十二五” 期间,在强力推进四大经济带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注重四大经济带在推动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上层面上的作用。建议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外开放平台、沈阳经济区为核心枢纽,加快与长吉图、哈大齐经济带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合作,进而形成东北港口与腹地、沿边与沿海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互动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是坚持发展与富民的有机统一。继续加强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形成财政对民生的支出比例的刚性要求和增长机制;进一步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发展来增加就业岗位;做好煤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推进解决东北高寒地区冬季集中供热问题,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解决好低保户冬季取暖问题。建立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的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