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踌躇满志的中国核电产业来说,机床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将为其带来最为坚定的支持和丰厚的收益。
即使近邻日本由于此次百年不遇的地震与海啸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故障,让世界核电产业顿时沦为惊弓之鸟。但日前已有不少官方人士对外表示,中国的核电产业发展规划不会改变,核电建设仍将继续高速稳定推进。
这无疑对上游的机床工具行业而言,是颗重要的定心丸。尤其是我国正在大规模推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的建设热潮,其需要的高质量的大型铸锻件及为数众多的精密零件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或将迎来井喷。
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核电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目前已运营商用核电机组13台,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经过近40年探索,我国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核电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开展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我国决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AP1000核电技术、建设4台核电机组。同时,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作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品牌的先进核电站。
近年来,我国核电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展顺利,大批核电项目开工建设,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的核电发展形势,能源主管部门提出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比刚刚执行4年的规划目标翻了一番多。
截至目前,国家已核准核电机组32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占世界在建机组的40%。其中,已开工25台,装机容量2773万千瓦。已运营和核准的核电机组达4393万千瓦,原规划2020年中国实现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但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考虑现实可能,即将出台的核电中长期规划预计将把这一指标调整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全国已完成核电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准备新上的核电项目总规模为2.26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将成为中国核电建设的高峰期,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机床的挑战与机遇
机床作为现代复杂生产工具,是人类生产力发展三大要素中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机床的“先进性”决定人类的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能源结构的调整,为能源装备制造业拓展了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为机床工具行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至“十一五”末已有较大投入,但随着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加大,大型铸锻件、环形本体(如汽轮机壳体)、大型复杂件、大型平面加工和半圆体加工、叶片、叶根加工以及各种泵体、泵阀制造等,对重型立车、大型落地铣镗床、超重型的龙门镗铣床、五轴联动机床、数控拉床及各种高档立、卧加工中心,以及相应的数控刀具、量仪都将提出新的需求。
而目前的现状是,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据核电装备企业反映,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拥有每年制造多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备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拖期现象十分严重,每年连完成一套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套装备都很困难。我国现在的核电装备企业以往主要制造常规电力设备,制造核级装备时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健全,因为赶工期,导致质量问题屡有发生。
这对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其挑战在于,我国机床行业较发达国家起步稍晚,对于高精尖的机床产品仍存明显差距。而摆在眼前的核电“蛋糕”是否有能力吞下,将取决于我国机床行业克难攻坚的意志与能力。
而机遇在于,核电对于机床行业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更在于能否突破瓶颈借机实现跨越发展。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在AP1000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是国家战略,今后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强AP1000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组织协调。
他强调,AP1000首次在中国建造,对国内装备制造业是一次严重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旦实现了国产化,中国将成为三代核电技术的示范基地,也将成为AP1000设备的主要供货商。
他同时表示,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强AP1000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组织协调,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国产化依存工程管理、进出口政策的调整、科研攻关组织,加大重要技改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核电产业和制造企业发展的科学规划,统筹国内制造能力的提升,实现核电建设与设备制造的协调发展。
这对机床行业来说,将是一次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制造的绝佳契机。同时,随着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进,不仅将为机床行业带来长期利好,而且有望将中国机床推向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