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在京召开,为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服务全国“两会”,全面展现“十一五”时期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辉煌成就和光辉历程,反映我省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等各方面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山西省统计局利用翔实的统计资料,组织撰写了回望“十一五”全省经济发展系列分析系列报告。
已经收官的“十一五”时期是山西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向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等要求不断迈进的重要时期。我省装备制造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取得可喜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一、“十一五”期间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一)装备制造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快速发展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是位列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之后的重要产业部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在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山西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经纬纺机山西分公司、大同齿轮集团公司、大同机车厂、太矿集团公司、榆液集团公司、中信机电公司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重集团公司生产的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油膜轴承,永济电机厂生产的内燃机牵引电机,经纬纺机山西分公司生产的细纱机,榆液集团公司生产的高技术液压系统等30多种机械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一批大型、特种、高中档铸锻件、汽车零部件、铝合金及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一批新产品正逐渐向新型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山西省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行业。2010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41家,从事7个大类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原机械工业系统、电子工业系统、军工系统、纺织系统、交通系统和铁道系统。
十一五期间前三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实现利润有所下降。
山西省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全国和中部六省的比较来看,发展依然滞后,问题比较突出。要清醒的认识到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身的优势、面临的形势,才能明确目标,实施对策。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遇到的难题
1、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虽快速发展但占工业比重下降
除2008年外,近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逐年增长,但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2、从全国情况看实力处于弱势
山西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产品。在全国经济实力竞争中处于弱势。装备制造业企业与产品众多,但缺乏全国有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缺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行业特色,缺乏山西的整体优势和区域优势。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产品虽然山西有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矿机集团等一大批大型企业,但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多数企业实力下降,少部分被淘汰或重组,只有少数企业保持着较好的竞争态势。
3、生产集中度较低
山西装备制造业缺少领军企业,没有形成以核心企业带动周边配套企业的产业群,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同时观念更新差,导致企业机制落后,管理落后。条块、地域、部门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产品趋同、资源分散和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拓宽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一)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整合资源。要抓重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实行大企业集团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以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主体,整合关联企业、研发机构等资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区。同时大胆引进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素质。
(二)用好用足政策、强化政策支撑
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与《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赋予山西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其中,太原、大同、长治与阳泉四市比照享受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这为我省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省政府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0年12月份,我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不久前闭幕的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议提出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这将为我省装备制造业行业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
要抓住获批综改实验区的机遇,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投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立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用于重点专项的实施。积极引导金融市场、投资公司、民间资本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实行倾斜的投融资政策及优惠利率。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不折不扣地抓好已有各项政策的落实。为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国家和省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和补贴政策措施,如增值税转型、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支持装备产品出口、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节能产品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等。但从实际看,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结合目前干部作风建设,研究建立抓好政策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政策的执行部门、督导部门及其责任,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各项政策措施能落到实处,收到切实效果。
(三)着力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战略
通过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兼并联合,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与引进外资结合和军地结合,促进优势资产重组和整合,资产存量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流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通过合资合作、内部职工持股和引进民营资本等多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依托大企业,培育大品牌,在我省装备制造业中形成几个叫得响、影响大、美誉度高的驰名品牌。
要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加大承接和有效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与国内外优秀公司的合资合作。
(四)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
充分利用山西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1.铸件产业集群。尽快淘汰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型铸造企业,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大力发展高中档铸件,适当限制普通铸件。要延伸产业链,加大深加工投入的力度,由铸造逐渐向制造发展。以优质企业为龙头,整合铸造资源,培育我省临汾、运城、晋城等三个高精铸造产业集群区。
2.锻件产业集群。要集中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产品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3.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立足我省重型汽车零部件基础雄厚的优势,围绕实现重型汽车整车突破的发展计划,加快集群发展步伐。重点推进大同、运城、长治等三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的发展,对我省重型汽车产业形成强力支撑。
4.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区的铝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压铸件及其深加工产品,孝义煤电铝集团汽车铝合金铸件,闻喜银光镁业公司及广灵精华化工有限公司的镁合金压铸件。
5.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我省作为全国三大钕铁硼生产基地之一,磁性材料的生产和深加工已有一定的基础,要依托阳泉京宇、太原刚玉、运城恒磁等企业尽快将其做大。同时,要加大深加工应用产品微特电机、电机磁钢、电子通讯器件等永磁系列产品的开发步伐,促进其规模化生产。
通过加快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注意把握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并非在空间上的聚集,仅仅把企业集中到一个园区,而是要实现有两个关键目标,一是在区域形成关联度高的产业链,二是政府推动下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下一步在推进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时,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区域产业链上,要以整机制造为龙头,以零部件配套为支撑,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分工细化,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形成若干个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配套与成套能力。
(五)优化投资结构 加大投资力度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引导扩大以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投资规模。一是对部分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产业集中投入,建设几个大的工业项目,以大项目为载体,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充分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促进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增长,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积极引入风险投资与担保机构等多种投资主体。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以战略投资者推进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配套的完善。鼓励省内商业银行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利用资本和债券市场。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联合,统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资源,加大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已转制的开发类研究院所和大企业技术中心现有科技资源,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研发水平,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加强人才工作。围绕我省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招引人才,激励引导我省装备制造优秀企业主动迅速地采取行动,以世界眼光广泛招揽国内外一流创新型科技人才,带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通过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增强行业竞争力。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关键是要造就一支技术技能过硬的产业大军。要根据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趋势,对所需产业工人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做出预测,制定专项培养规划。根据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整合教育资源,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产业发展的对接、与就业安置的对接。改革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将培训、鉴定、考核、岗位胜任状况与待遇相结合。通过努力,在我省培养一大批适应先进装备制造业多层次需求的产业工人,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行业竞争优势。
(七)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开放程度
山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距天津港五百多公里,离欧亚大陆桥也很近,有便利的运输条件,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机械消费市场,煤机设备及配件每年的采购量高达150-200亿元左右,每年运输煤焦用的重型卡车销售量在2万台以上,汽车零配件等的需求量也很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为吸收京津技术外溢做好充足准备。要将自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大格局中,吸纳一切有利因素为我所用。一是要借北京地区技术服务和技术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驻京高新技术企业开始走出北京在近京地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之际,吸引这些企业在山西安家落户;二是借大批中央和部属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急需建立自己的产业化基地之际,发挥邻近地区的先天优势,做好配套服务,使我省成为先进技术和尖端科研成果的转化的首选之地;三是伴随国内发达地区商务成本逐步上升,外商投资和国内资本正在北上西进,跨国公司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战略布局多是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需要在周边成本较低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我们必须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在土地使用、行政审批、税收政策等方面提早规划,开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力促跨国公司在我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带动装备制造业提档进级。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有力条件。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所创造的产业发展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抓主要项目、抓大项目,有效整合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技术、国际市场要素,以外向带动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